立即下载
面对媒体既要敢于发声更要善于发声
2023-09-07 15:55:11 字号:

面对媒体既要敢于发声更要善于发声

□李霖

在执政语境中,媒体监督是我们最常见、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监督形式。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处推进背景下,舆论监督既是必不可少的监督方式,也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所以,面对媒体,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敢于发声,要善于发声。

随着网络的不断创新,新媒体的发展势如破竹,现如今,可谓每部手机都是摄像机、每位市民都是媒体人,拍照、录音、摄像,然后随手一发便上了网络,应该说,为媒体监督创造极佳条件。再加上,公权“姓公”的特质,以及公众对干部言行举止的关注度极高,导致涉及政府和干部的事件极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边是传播技术的革新,一边是干部话题的敏感性,让一些干部畏惧记者、害怕媒体、恐惧上网。但逃避不是办法,乱说更不可取,面对亿万网民的关注,只有积极应对才能扭转局面,否则只会朝着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

揆诸现实,极个别干部缺乏新闻素养,在媒体面前,闭口不谈者之,推卸责任者之,胡言乱语者之,尤其是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甚至不乏谩骂爆粗口者,本就处于被动境地,以上种种必然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因此,化解舆论危机,关键在于端正态度、拿出诚意、实事求是,遮掩问题不是办法,要变被动为主动,唯有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才能防止事态恶化,才能在还原事实真相中不断消解公众疑虑。

敢于发声是一种责任,体现的是直面问题的勇气。面对媒体和公众质疑,有的干部一问三不知,有的干部遮遮掩掩,甚至还有的干部指责谩骂,这些现象都是不敢发声的表现。敢于发声,就是要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布准确、全面、权威的消息,首先是明确消息发布人,明确“谁来说”;其次是严格审核关信息内容,明确“说什么”;再最后是以高效快速的方式发布信息,明确“怎么说”。敢于发声,就是敢于说真话、敢于讲实情,与其躲起来,不如站出来,大大方方扯下“遮羞布”,让公众看到真相。

善于发声是一种智慧,体现的是善作善成的担当。敢于发声并不等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不能把媒体和网民当作出气筒,有态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声音才会深入人心。现实中,个别干部面对媒体质询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方式粗暴,既损害干部队伍形象,也导致事件陷入更猛烈的舆论漩涡。善于发声,讲究慎行慎言,务必要搞清楚网民所思所想所盼,呼声越高、质疑越多,就越是要及时准确回应。只言片语有避重就轻之嫌,语言生硬有态度不诚之疑。群众的心里是敞亮的,只有真正拿出诚意,才能消解疑虑、平息舆论。

来源:红网

作者:李霖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