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奇营 (广西大学)
一条“一万块回农村可以躺平多久”的词条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其实,公众对于“躺平”的争论由来已久,“躺平青年”“佛系青年”甚至成为了某些群体的代名词。近年来,伴随着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躺平”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躺平”一词,现今多指一种“不作为”“不努力”的生活态度,其常常与“摆烂”相互挂钩,一些人认为:“不努力就是在摆烂”。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似乎已成常态,人们的就业选择和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或是摆脱日渐繁琐的工作状态,又或是缓解内卷式的工作压力,“躺平”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捧的生活方式,回村“躺平”更是成为了不少人的一种新选择。然而,回村“躺平”并不意味着“摆烂”,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选择。
释放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许多回村“躺平”人的选择。在大城市里,“努力”常常与“升职”“加薪”相关,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人往往无法忍受高强度的职场和工作压力,选择回到乡村,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在农村,“努力”并非“升职加薪”,而是“自食其力、适得其所”。栽一束花,种一棵树,喝一杯茶,闲听鸟鸣虫声,品味经典诗书,此种“躺平”又能与“摆烂”相提并论吗?
降低生活成本,追寻更有价值的生活,也是回村“躺平”人的选择。对比“高额消费”“纸醉金迷”的大城市,农村的低物价、高品质、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金钱,而是更加注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回归慢节奏,享受乡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是一种发现美、体验美的方式,也亦非所谓的“摆烂”。
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更是成为不少回村“躺平”人的愿景。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各县镇村广招返乡人才,许多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相继颁布,乡村创业前景一片光明。摆脱大城市竞争激烈的创业环境,回乡创业,带领村民们一起走上致富路,这不仅是许多返乡人的乡土情怀,也是另辟蹊径的奋斗方式。
在当下,固然也存在不思进取的回村“摆烂”人,一事无成、吃靠父母的回村“躺平”人,但我们切不能把回村“躺平”过度贬化,甚至与“摆烂”等同。因为,仍然有许多人在农村过着属于自己的全新生活,他们也正一笔一划地书写着自己的价值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吕奇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