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国祥
近日,半月谈刊文《为何部分群众对基层干部不信任?》引热议。有论者认为群众抱怨,领导委屈,很大程度上,就要从工作方式方法上找原因。主要有:基层干部对群众不熟悉,作风粗暴、方式强硬,和稀泥留下隐患,吞吞吐吐。还有:没有充分摸清情况,公开透明不够等。群众不满意,从基层干部主观上查找原因无疑是对的,但从中查找出来的原因来看,几乎是群众工作的老生常谈,“小儿科”常识,似乎总是在扫盲,水平从来未“升级”。
基层干群关系问题,既是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但又不是其全部。有些非常优秀的干部,到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单位去工作,往往也有一个赢得初步信任和接纳的艰巨过程。工作对象的问题本身比较多,这也是原因;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上部”环境,即来自上级和领导的支持与指导是不是优化。如果上面是不懂基层的瞎指挥、乱折腾,或对基层干部的看法不客观、不科学,基层干部无力顶住干扰,也是难以赢得群众信任的。不承认这两方面的客观原因,是基层干部的不幸,抱怨和委屈也在所难免。
对比几年前、十几年前或更早,不难发现,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总是在低水平上反复出现,这比起具体方式方法,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观性问题。在一个单位,以前、前人或前任总是会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比如说,你要让群众接纳你,你先得认识群众和让群众认识你;你想要解决问题,你先得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你要让群众尊重和相信你,你先得向群众表达诚意,树立信用;你要武装和动员群众,你先得自己强大和自信;你要平息访民的怒气,你必须自己有定力与底气;你要提高基层工作效率,你得循规律按程序讲方法……这些都是起码的要求,必要的工作细节。有些产生过基层工作优秀典型人物的单位,也许后人不如外人了解,对他们的智慧与结晶,如果工作人员个人没有传承,或者单位和组织没有赓续,工作如何能展开,群众怎么信赖你?
学习好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制度程序,对于基层新领导或者新进工作人员是必要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工作方式方法,是把它们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具体路径与桥梁,是将上级指示和布置任务转化为现实结果的努力与过程。当年焦裕禄的10条工作方法,对于河南兰考来说,是最接地气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这一类宝贵财富,可能凝聚在以往的总结材料中,更多的是靠一代代人的相互影响和言传身教,它才能有价值、起作用。
而那些抱怨得不到群众接纳和理解的基层干部,是否真心学习借鉴了呢?如果每个人都盲目烧自己的“三把火”,抱着“我在位,听我的”,不立人,先立威,“脚踩西瓜皮,滑哪算哪”,必然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当然,对既往经验的简单套用,缺乏与时俱进,丧失创新性,也会造成工作被动,遭群众诟病。
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干部工作作风的直观体现。我们说“转变作风永远在路上”,是说作风转变要“更上一层楼”,要永远坚持下去,不等于“每一届”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方法都要“从头再来”。总是“从头再来”,毫无理性自觉,仿佛一种“儿童习性”,不仅会让群众失去耐心,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与事业要一张蓝图画到底,法律法规要恪守不渝一样,工作方式方法要前后传承,优良作风要发扬光大。这本来是我们长期执政的优势,也是我们推进事业发展呈完整状态的必然要求。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