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为博眼球吃掉孩子的宠物?不要恶意消遣儿童的纯真
2023-01-03 18:35:12 字号:

为博眼球吃掉孩子的宠物?不要恶意消遣儿童的纯真

88148d014c4c483f82228f5274bb2ca2.jpg

□何晓琴(重庆大学)

近段时间,一些家长拍下孩子情绪崩溃哇哇大哭的瞬间,甚至故意用言语惹怒孩子或吃掉孩子小心呵护的宠物的短视频层出不穷。这类“萌娃搞笑视频”通常伴有轻松的配乐、搞笑的表情,往往能在短视频平台上收割很多流量。然而,也有部分网友并不买账,认为父母的这种行为是对小孩的不尊重。(1月3日《法治日报》)

相信不少人也在小时候有过类似的经历:放学后发现辛苦养大的小鸡小鸭被下锅煮掉;亲如朋友的小猫咪被爸爸妈妈转手送给他人;珍爱的漫画书被父母撕毁……这些经历对于某些人来说只是一瞬间的伤心难过,但对部分人来说却是一辈子的创伤和阴影。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仅仅发生于家庭以内的经历现如今却被部分父母恶意拍摄成短视频传播,短视频平台上萌娃类视频的主流内容,也从晒孩子的聪明可爱逐渐转向晒孩子的“虐心瞬间”。

不难发现,部分家长拍摄此类短视频仅仅是以捉弄戏耍孩子为乐,以亲子生活的形式发布在网络平台也是为了博大众一笑。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一些家长是以盈利为目的拍摄此类视频,通过拍摄儿童的主题视频给账号引流,从而进一步开展商业活动。而这类以戏耍和捉弄孩子为主题的视频内容,往往能在平台上收获大量的点赞和分享,迅速走红网络。

然而,无论是出于取乐还是谋利之图拍摄捉弄戏耍孩子的视频,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或阴影。一方面,以大人的视角吃掉一只动物或扔掉孩子珍视的玩具无关痛痒,但对于尚处于心灵成长的孩童来说,这一小小的举动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难以忘怀的伤害。再者,这些本身就带有对孩童心理伤害的内容一经传播到社交平台,不仅侵犯了小孩的隐私,同时过度的曝光还会影响孩子个人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部分以营利为目的的家长,以此类视频博取关注、吸引流量的行为也违背了传统的家庭伦理。家庭伦理教育重视爱的教育,希望让孩子在成长中被爱包围和感染。而爱不仅仅来自于父母,同样也存在于和孩童产生联系的任一自然物中。如果家长忽略孩子的心理,任意宰杀或吃掉孩子珍爱的宠物,那么孩子的爱心和童心都会遭到伤害,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对生命价值的冷漠。由此观之,杀掉孩子的宠物一举在大人看来无足轻重,但对于孩童的伤害却不可忽视,尤其是当这种行为仅仅以取乐和谋利为名之时,作为父母就不得不对此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未成年人的父母也不得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利用孩童的纯真拍摄捉弄戏耍孩子的短视频有悖家庭伦理,也有违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治精神。父母的这种行为暴露出科学教育理念和认知的缺失,也反映出短视频平台引导和监管的不力。对于此类可能涉及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短视频,平台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传播范围,减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处于成长时期的孩童是形成同情心、善良意志的关键阶段,父母作为孩子认知启蒙的第一责任人,切勿以乐之名或利之图消遣儿童的纯真。

来源:红网

作者:何晓琴

编辑:钟星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