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小学生给语文课本“挑错”,闪烁着“质疑精神”的光芒
2023-02-17 10:27:28 字号:

小学生给语文课本“挑错”,闪烁着“质疑精神”的光芒

□王彬

浙江一位小学生陈一逸,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是个动物迷。去年2月,他在预习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书时,发现《鹿角和鹿脚》这篇文章的配图和内容不符合。这篇课文是选自《伊索寓言》,文中主角是一头鹿,它遇到了一只狮子。配图是梅花鹿,可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东部,不可能和生活在非洲大陆的狮子相遇,检索资料后,陈一逸认为,能和狮子相遇的,很可能是印度豚鹿。(2月15 日《浙江日报》)

随后,他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信,认为配图用梅花鹿不合理,希望出版社换张更合理配图。去年5月,出版社回信说:寓言故事往往不是写实的,其中出现的动物及相关情节,不一定要视为生活真实。但这学期开学后他发现,这一课插图真改了,配图小鹿和之前一样,但原本身上的白色斑点已经没了。

无论教材里这张配图是否合理,也无论插图最终修改和那封信有无直接关联,这位小学生给教材“挑错”的行为,都值得肯定,并给予善意的鼓励。

因为他面对教材这种权威刊物时,没有去盲目相信,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带着思辨眼光和态度去对待和审视,“理性”也由此占了上风。“挑错”的行为背后,有他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解,也透着那一份难得的“质疑精神”。相比于很多学生不会怀疑,不敢质疑,这位小学生愿意较真,勇于“挑错”,确实很难得。

对于学生的挑错和质疑,说得对不对,从来不是重点,只要他们能给出具体的依据,并且有自己的道理,能够自圆其说,就足够了。要认识到,质疑和思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有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才能慢慢养成。

当然,社会相关方面能“看得见”学生的挑错,并主动介入和合理引导,之于学生的培养,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就拿此事来说,在孩子提出质疑的过程中,他的家长在支持他查资料找答案,在孩子完整提出自己的见解后,出版社也专门给他作出了回复,甚至之后教材的修改,也可能是这位学生建议被合理考量进去后的呈现。

以上种种,所展现出来的是“引导式互动”。家长的支持,让他增长了学识见识,出版社的回应,有利于拓宽他的认知,培养他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而最终教材的修改,也会进一步为他种下“求真求实”的种子。同时,我们从这些互动和引导中,感受到的是相关各方,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那种尊重和呵护,而不是不屑一顾,认为学生在小题大做,没事找事。

这几年,学生给教材提出质疑指出错误的事情,屡见于舆论场,大多都得到了相关部门或者出版社的回应,也有的建议最后直接被采纳,这是一个很积极正向的社会现象。既可以让教材更加严谨准确,又调动起了广大学生学生主动纠错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社会,对学生来说,都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莫要小瞧学生挑出的一个个错,其不仅关乎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更关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为其闪烁着“质疑精神”的光芒,而质疑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所以,小学生给语文课本“挑错”,看似社会末微小事,实则关联社会大价值大利益。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彬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