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成(华中师范大学)
从幼儿园里收集“童子尿”煮蛋,还说能预防中暑,你有没有觉得有些荒谬?近日,浙江东阳一有关“童子蛋”的视频引发热议。据悉,“童子蛋”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了东阳市非遗名录。有网友表示“把愚昧当传统”,也有网友认为要尊重当地文化。(3月3日《中国妇女报》)
“童子蛋”应不应该进非遗?2022年,非遗保护专家冯骥才曾就该问题表示:坚决反对,“饮食类,包括饮食、小吃、酿酒等都不应进入国家非遗名录”。
这涉及非遗“是什么”的问题?所谓“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具有重要历史、艺术、文化、科学和社会价值的传统文化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将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可见,非遗项目的入选有着层层限定,是有选择性的。在非遗项目的分类方面上,冯骥才先生认为饮食类都不应该纳入保护范围,所以“童子蛋”也自然不
“童子蛋”能算作有重要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吗?文学与艺术价值自然是没多少,甚至可以说没有的。科学价值有吗?湖北重修《本草纲目》时,有专家称“童子尿”确实有效。《本草纲目》“人
“童子蛋”不但没有可
那“童子蛋”有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吗?吃“童子蛋”确实是一种当地的民俗,能折射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但这样就能入选进非遗吗?假如“缠足”“典妻”等习俗也能传承至今,是否也能进入非遗行列?“缠足”“典妻”也能折射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啊。而“童子蛋”为什么能纳入到非遗中呢?
2008年东阳市公布的非遗名录中,“
我们的文化也不缺落后蒙昧的一面,只要是文化,就必然存在优劣之分。没有“劣”,哪里衬托得出“优”呢?但“非遗”是价值衡量过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说什么传统文化都能纳入非遗项目中。在“劣”的层面上,“童子蛋”与“缠足”“典妻”相比,只存在量的区别,不存在质的区别。最可怕的就是掩耳盗铃,不敢承认问题,把落后蒙昧的文化抬进本应是优秀文化才能待的地方里,这难道不荒谬吗?
“童子蛋”进非遗一定程度上就是个噱头,凭着“人
让非遗“活起来”之前,我们应该思考它值不值得“活”。“童子蛋”作为当地小吃之一尚可“敝帚自珍”,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抬进了非遗名录中,那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东阳当地的文化,而是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现在的非遗保护虽较之以前大有进步,但仍不容乐观。一些真正值得保护的“非遗”还缺乏申报、管理、传承,而“假非遗”却借“非遗”“养生”名头大行其道,岂不让“非遗人”寒了心?
来源:红网
作者:吴昆成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