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姓氏太罕见全村改姓:应给予文字“活化石”更多保护
2023-04-21 20:18:16 字号:

姓氏太罕见全村改姓:应给予文字“活化石”更多保护

青教计划.jpg

□陈霏雪(华南理工大学)

近日,一个村集体改姓的事件登上热搜。在云南丽江,一支以鸟为图腾的家族,姓𪀋(nià),但由于信息系统中无法输入和显示,带来种种不便,只能改姓“鸭”。在该新闻评论区,关于生僻字在当代是否应该被舍弃引发了网友们广泛讨论。笔者认为,在此事件中,“nià”字是记录一个家族和地区文化的“活化石”,不应当作普通的生僻字轻易舍弃,需要更多的保护与尊重。

首先,“nià”最重大的功能不是流通,而是作为姓氏承载对家族起源的记忆,以及中国人对家族血缘独特的认同与归属感,不能被当做普通的异形文字轻易舍弃。在媒体采访中,该村村民还会拿着保留多年的手写身份证,向记者展示“nià”的写法——上面一个鸟,下面一个甲。该文字与该家族图腾的鸟相互呼应,是云南这一古老家族起源的见证,作为姓氏的“nià”提醒着后人关于家族独特的历史与记忆,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保留,可谓家族历史的“活化石”。这份多年的记忆与身份认同,并不能说改就改。

其次,就“nià”字本身来说,作为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古老方言,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根据康熙字典记载,𪀋与鸭为异体字(字音字义相同,但字形不同),所以其实“nià”本应读“ya”,读音不同很可能是因为少数民族口耳相传的误用或语言习惯,反映出的是古代南北方地区文化交流的真实状况,这都是研究古代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普及程度的珍贵材料,是文化的“活化石”,更应当受到重视。

在当下,我们都在努力想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但其实汉字就是我们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文化瑰宝。给予一个村落姓氏的保护,不仅仅是对村民们归属感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保护。日常沟通需要方便,但对于那些承载意义的文字,我们绝不能仅以是否方便进行取舍。

来源:红网

作者:陈霏雪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