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近日,讲述调查记者故事的电影《不止不休》正在全国公映。该影片再现了“纸媒黄金时代”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公韩东追索新闻理想为线索,讲述了“一个人为一亿人发声”的反歧视故事。
影片中,身为调查记者的韩东由于同情乙肝患者的境遇,在挣扎后选择将揭露乙肝代检的报道撤稿不发而被他报记者“捷足先登”,后来通过坚持报道乙肝患者遭受歧视的现实境遇来“为一亿人发声”。在围绕“乙肝患者”的报道过程中,在主人公韩东的思想挣扎和转变中,人们讨论着情感和理性的分寸,反思着“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探索着坚守新闻理想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应该意识到的是,记者揭露社会现实中乙肝代检的违法行为,并不存在程序错误,这是一种为公共福祉和大众安全着想的合理行为。法律是对公众安全的保护,违法是对公共秩序的破坏。违法就是违法,无可辩驳,代检行为的曝光和“被叫停”都具有相当的合理性,这是对维护社会法制建设的必要。
然而,通过潜入抽血行列调查而形成报道让大众看到了乙肝代检现象的存在,这是“是什么”的层面。而在新闻报道的现实逻辑中,我们不能就此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应该要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只有深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感想不是新闻,事实才是新闻。”是的,记者应该是理性客观的,不能被同情心所牵制而失之
但是,为民众发声的理想也应该要有正确的方式,不能因为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忽略了新闻原则和“程序正义”。
起初的韩东没有意识到乙肝患者所遭受到的歧视,而是在对有相同境遇的好友的接触中,在好友声嘶力竭的呼喊中,在不断的感受中逐渐有了同理心和悲悯的情怀。但韩东也是因为这样的心理触动和自身对新闻事业的追求,让他的行为抉择过程变得犹豫挣扎和饱受煎熬。最终,正义情感占据了思想的上风,这也错致了韩东“
幸而后来,不断成长的韩东思考到应该以程序正义的方式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运用新闻作为话语工具,冷静客观地告诉更多的社会民众乙肝患者所遭受到的在制度规定和社会心理上的双重歧视境遇,试图用笔去改变一亿人的命运。后来,正是由于“韩东”们
毋庸置疑,“上新闻头条”自然是每位记者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的一种成就和认可。就如电影中所说,“记者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新闻理想。”写就大稿和获得表彰并不是新闻工作的终极目标。记者的工作也绝对不是高高在上的坐在办公室拿着笔杆“指点江山”却对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一件件鲜活的事“麻木不仁”。记者手中握住的笔杆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因为其中包含的是来自广大民众的殷切期盼。因此,人民大众的认可和肯定才是身为记者最大的“获得感”来源。
正如“一代报人”邵飘萍所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邵飘萍热烈的新闻理想于今天而言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芒。对于当代记者而言,要用手中握住的笔杆将社会大众所不应忽视的那些现实去客观地呈现,从而为推动新时代社会的改变、发展和进步而去发挥应有的一份力量。因为,为了更广泛的普罗大众的福祉和利益而坚持“不止不休”的努力才是身为记者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来源: 红网
作者:戴昀乔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