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某网购平台一品牌女装网店在售的一款带有“贞操锁”图片印花的女裤引发广泛争议。据悉,该女裤的商品展示图片显示为其一款白色长裤,在该长裤的裤腰至裤裆处印有类似于“贞操锁”图片的印花。有网友向该网店客服了解详情,客服表示确为“贞操锁”设计。目前,带有“贞操锁”印花的女裤已经下架。(4月7日 极目新闻)
事件初始,在网友将该商品页面截图发布至社交平台上后,这款印有“贞操裤”印花的女裤和售卖店家就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不解与质疑。有人直言这款女裤不可能卖得出去,有人认为这款女裤的设计“很低俗,欣赏不来”“穿上这个的,感觉会是个变态”。此外,还有从事服装设计的专业人士表示:该商品美观性为零,实用性不佳,传达的价值观念也消极恶俗,没有存在的意义。
回望历史,贞操锁和落红帕、贞节牌坊、守宫砂等一众奉“女性贞洁”为圭臬的旧社会黑暗、愚昧产物一样,是对女性自我尊严的践踏和对女性身心健康的损害,更是不容争辩的封建时代遗留的恶俗遗臭。而如今,竟有人公然拿这种恶俗遗臭为设计理念制作产品,并且还妄图售卖给女性,这真的不是在女性“伤口上撒盐”么?这难道不是在公然挑衅社会公序良俗吗?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节,又称贞操,在我国传统观念中是一种专门针对女子设立,要求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传统道德观念。在我国封建时期的悠长岁月里,《守节章》《女学》《教女遗规》《女学言行录》等书籍、教条不断将女性贞洁推上社会道德、舆论高地,其极力地宣扬了贞洁贵于生命、贞洁重于个人幸福的理念,具有极强的思想控制力。
这种观念不管是对于处女贞洁还是寡妇贞洁,要求都十分严苛,不失身、不改嫁仅仅是一个基础。女子一生不见“外男”、不与除丈夫以外的男子有肢体接触、外出需遮掩自己面目不让男人看见、夫妻成亲前不能相见……一条条都是埋葬女子幸福的填坟土。几千年来,这种病态的女性贞洁观成为了一道沉重的枷锁,“理所应当”地牺牲掉女性的幸福,去满足社会对于女性的控制欲、占有欲和物化欲,其损害了女性身心的同时,还让女性哭告无门。可以说,贞操裤、贞洁牌坊这类服务于病态女性贞洁观的工具,其背后承载着的是千千万万深受其苦的女性的血与泪。
可揆诸现实,更可悲的是,贞操裤这样的恶俗遗臭并没有彻底消失。据央视《今日说法》报道,2000年成都市武侯区一名男子,为了控制同居女友,居然在女友的身上装了一把锁,以保证她的贞操;2016年,成都一男子因为怀疑女友出轨而强制其穿上铁制贞操裤,该男子只要发现贞操裤稍有异样就会毒打女友。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些只是极端个例。但通过搜索,不难发现,即使是在公开网店中,在某些成人用具店铺中,也依旧有类似男用贞操锁、女用贞操裤、贞操报警器等商品的存在,并且,这些商品的销量并不算低。此外,据悉,某些商家还会根据买家的要求进行定制出售。显然,这已经不仅仅是情趣和无知的问题了。
此次事件中,商家的目的也许很简单,无非是利用争议、敏感话题制造噱头,提高销量和关注度。但是,博取关注、提高销量也需有原则有底线,有些禁区绝不能试探、触碰。诸君须知,贞操裤这样的恶俗遗臭其背后代表着的是性爱和性虐待的强制捆绑,其更是背负了许多伦理问题,以及深藏伤痛和人命的禁忌话题。现今,商家为了一己私欲、如此明目张胆地将“贞操锁”的图片印在女士长裤上进行售卖,这不禁让人疑问:这究竟是在引导些什么?这真的合理合法吗?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淘宝平台规则总则》也明令严禁售卖色情低俗、催情用品类,否则会给予扣分处罚。可以说,商家违背着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平台的规定,用这样的恶俗遗臭当做设计理念,无异于是在饮鸩止渴。
深思此次事件,我们都应该明白,诸如贞操锁这样的恶俗遗臭,不论以何种面目、何种形式出现、传播在社会上,我们都应该“人人喊打”,做到坚决抵制、绝不容忍。部分商家也应做到:莫拿恶俗当趣味,莫拿痛点当卖点。
来源:红网
作者:张婷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