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霞(广西大学)
目前,我国多趟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专门设置有静音车厢。旅客在12306APP上购票时,可选择带有“静”标识的车次。车厢内的语音播报音量是正常音量的30%至40%,乘务员还会提供一对一的到站提醒服务。(4月3日 人民网 )
此消息一出,众多网友纷纷表示了对静音车厢的喜爱。长期以来,很多乘客都经历过车厢内喧哗吵闹的苦恼。“熊孩子”的大声喊叫、乘客间的高声谈论、接不完的电话和无数的短视频外放……这些车厢内的噪音让许多想安静休息的乘客头疼不已。况且近年来,由于车厢噪音扰民而引发的乘客争吵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因此,高铁静音车厢的设立,可以自由选择车厢环境,无疑是许多乘客的“福音”。但值得思考的是,出于自愿原则选择下的静音车厢,真的能让乘客自觉地遵守规则吗?同时,这是否等同于对其他车厢无公德行为的默许?
首先是选择静音车厢的准入门槛问题。基于自愿原则下,乘客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乘坐哪种车厢。有网友调侃:“带小孩的乘客不要考虑这种,手上有几百万大单紧急洽谈的也不要选。”这反映出一些乘客对静音车厢准入门槛的顾虑。此外,可提供的静音车厢数量有限,渴望安静的乘客需要争夺这种限量
其次是静音车厢设立后,其他车厢的噪音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在自觉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确实可以起到“人以群分”的作用,但静音车厢的设立,不代表在其他车厢就可以随便发出噪音,也不意味着是对无视规则的人的默许和纵容。如何使其他车厢的乘客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而不是被一句“想安静你怎么不去静音车厢”怼得哑口无言,需要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才能使得乘车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最后是静音车厢内“静音规定”的细化。选择了静音车厢的乘客
静音车厢的设立是面对社会问题下的一种人性化处理方式,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需结合实际提出应对其衍生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铁路服务应以人为本,立足于乘客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拥有不同需求的乘客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真正做到为乘客服务。
来源: 红网
作者:陈晓霞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