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晟琪(郑州大学)
5月10日,格力电器方就旗下直播间“明珠羽童精选”更名为“格力明珠精选”一事,回应称“孟羽童已离开,不在公司任职”。此言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为曾经的“董明珠接班人”离职感到惊讶,认为此举很不明智,还有人猜疑离职一定有无法告知的原因。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孟羽童在微博视频中作出了对此事的回应。她提到:自己是有清晰的人生规划的,离职只是人生阶段中的一个选择,很感谢这段经历,下个阶段会申请研究生,继续读书。尽管孟羽童已经对此事作出了清晰的解释。依旧有人认为作为“董明珠接班人”,她的这番举动是“不知感恩”“不珍惜平台和机会”。
“董明珠接班人”一说让人不禁联想:学生时代,父母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好孩子”,别跟“坏学生”玩;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
而这样看似轻率的“贴标签”行为有时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与伤害,演变为一种变相的暴力。这种暴力体现在:当别人活出自我,跳出标签时,就会被攻击。因此,许多人都害怕突破所谓的“标签”,
“董明珠接班人”无疑是大众为孟羽童贴上的一个巨大的标签。孟羽童没有在“标签”的导向和暗示下发展,而是坚定地选择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这是独立而勇敢的。但在这样的标签下,更多人接受了标签暗示,产生了偏见:他们放大了孟羽童与董明珠和格力品牌的关系与故事,而忽视了她自身的想法,以至于其在将自己的人生计划公诸于众时受到了群众的质疑和嘲讽,这无疑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受到这种伤害的人还有很多:所谓的“坏孩子”在他人的反复暗示下自卑、自暴自弃;独立的未婚女性深受“大龄
其实贴标签不可怕,可怕的是用标签作为一类人的完全简化。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是无法被一个词语概括的。我们应该学会用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视角看待他人,轻易把人归入某个群体或者给出一个简单的标签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用标签限制他人的思考和选择更是一种变相的暴力。
来源: 红网
作者:武晟琪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