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艺涵(四川大学)
近日,网红顾蚊子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视频模仿“油腻女”。视频中,顾蚊子扮演一名与男生处于暧昧期的女生,在约会期间做出故意迟到十分钟、多挤护手霜以趁机摸男生的手等行为。视频发布后引起众多网友声讨,认为其模仿的举动完全称不上“油腻”,不过是女性在暧昧过程中的“小心机”,视频主题和选材彼此割裂。
对此,有人猜测该博主是眼红方头明等网红模仿“油腻男”的流量,才出此下策模仿“油腻女”。
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方头明模仿的是什么。是地铁上偷拍你的男人、是用恶意眼光打量你的男人、是对你开越界玩笑的男人,他们是一个个个体,也是一类群体,更是一种处境——一种女性独有的每时每刻皆在被凝视的第二性处境。要知道,评论区中除了那些“别演了我害怕”的搞笑言论,也有“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可贵自省,更不乏“我曾经遇到过”的亲身言说。
但在顾蚊子扮演的油腻女视频中,我只看到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平凡女性。
原因有三。首先,视频中两人处于暧昧期,这意味着一种较为亲密、可以容纳适当越界行为的关系,绝非方头明等视频中的陌生人。其次,当前父权社会下,男女的权力地位悬殊,女性处于一种被凝视的境地。我们心知肚明,女性的肢体接触很少带给男性恐慌感,但居于更高权力地位的男性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肢体,甚至只是眼神恐吓女性。最后,顾蚊子的视频将那些理应恐惧、警惕、反思的举动合理为任何群体、任何性别都可能做出的日常行为,将进步的对男凝的声讨又拉回到女性的自我检讨,进行自我凝视。
语言是有力量的。要知道,自古以来,绝大多数的贬义词语,特别是脏话,其内容大多是在攻击女性,背后暗含的便是女性的低社会地位和强性羞耻心理。到了当代,在男性身为第一性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现实环境,和媛、公主、小仙女等词汇被恶意污名化的网络环境下,创造专属男性的贬义词语是对父权制下的不平等性别权力关系的有力反击。
一旦有人勇于指出当下存在性别不平等、男性身为第一性吃尽性别红利等情况,总会有女生主动跳出来说“我女我也”“也有女生是这种情况”……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女性似乎总是在争着给自己安上那些贬义名号,从“妈宝”到“普信”,每当有一个专属男性的贬义词语诞生,总会有女性自觉挪作己用,将自己的正常行为冠上一个坏名头。这使那些本具有批判涵义的词语被逐渐娱乐化、戏谑化、正常化。诸位,这不叫性别平等,这只是一次次出让话语权,压缩女性本就狭窄的利益空间。
更令人困惑的是,在那些模仿“油腻男”的视频下,不乏男性声音表示“不是自己”“是身边人,和我没关系”“这种人是少数”……他们拼命为自己、为同伴开脱,默契地形成了稳固团结的男性同盟。可一些女性缺少这种为自己、为同性发声的力量。她们总是在自省、在内部割裂、在背刺盟友。这些行为无疑是在淡化女性力量。
提及女性同盟,笔者无意过多指责顾蚊子,毕竟觉醒需要时间,也需契机。我只希望更多女性可以觉醒起来,结成女性同盟,合理合法争取自己的权益,不当女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