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舟怡(复旦大学)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餐饮行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该市多家餐企向该协会反映,当地一对
一道“拍黄瓜”价值几何?在家中做上一道,不过“洗、拍、拌”三个动作;在饭店吃上一道,不过十几元的消费金额。但正是这道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开胃凉菜频频被职业打假人举报,不少商家为此支付了数千元的天价赔偿款。在株洲经营火锅店的彭某就是其中一员,
事实上,如
如此看来,职业打假人举报餐企,是既有益于食品安全又符合法理的正义之举,为何仍旧饱受诟病呢?或许是时候为职业打假找
确定职业打假的边界首先要找到道德感的界标,不要让“假维权、真敲诈”里的生意经敲碎民众最朴素的情感。在本次株洲打假“拍黄瓜”一事中,网友普遍能够与经营者共情,替他们说一句“真的不容易”。这是因为尽管我们允许用一定的利益来激励打假行为,但一些职业打假人已经完全丢掉了监督食品安全的初心,反而以举报为要挟,“活用”规则并从中“灵活”牟利,诸多商家只得大呼“冤枉”。比如在株洲经营小餐馆的刘某,他并未将“拍黄瓜”纳入菜单,却仅仅因为没有拒绝晏某父子做一道“拍黄瓜”的要求,就被二人举报并不得不支付高额赔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般“下圈套”的打假是基本道德感丧失的表现,不但伤害了民商关系
此外,确定职业打假的边界更不能缺失弹性执法的调控,不要让“一罚一个狠”里的法度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其实人们能意识到职业打假问题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当下的问题也可成为他日的镜鉴。本事件中,株洲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就在接到群众联名反映后,紧急组织监管局、行业协会以及被举报者代表召开协调会,探索出了“首违免罚”的新举措。与此同时,民众也就此展开了有关职业打假问题的大讨论,其中不乏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有人提出执法部门应当根据购买商品的损失情况及经营者欺诈程度等多种情况进行不同裁定;有人提出可以比照知识产权领域的规定,赔偿数额以经营者违法所得的“1倍以上5倍以下”弹性规定进行设置;有人更是提出赔款数额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主观目的,如若带有较强主观恶意,应反向施以惩戒……讨论总是有价值的,发现问题后的讨论更弥足珍贵。
民以食为天,为食品安全树立高标准和严要求没有错,食品打假在任何时候也都应该是进行时。但是只有为职业打假定定规矩、找
来源:红网
作者:姚舟怡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