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璐(赣南师范大学)
10月16日,赵雷新歌《欠父亲的话》在网易云音乐上线。这首歌以细腻的诠释方式,唱出了对传统“中国式父亲”的理解和愧疚,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新歌一经发布很快就上了热门,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对父亲的回忆、对父子(女)关系的感悟。
“中国式父亲”具有鲜明的特点:不善于向子女表达爱,却为子女付出巨大。“中国式父亲”的“无私”庇护了子女的成长,“中国式父亲”的“无声”也导致了不少亲子之间缺少沟通、产生矛盾,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心结。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应该鼓起勇气,将爱大声说出来,让“无言父爱”变有声。
为何中国的父爱总是“无声”?传统的中国父亲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被家庭、社会赋予“家庭顶梁柱”的期待。当家庭中出现了重大事件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父亲。一方面,作为家庭的“主心骨”,无言是他们遇事冷静的表现;另一方面,在家庭中,父亲必须起到稳定局面的作用,所以他们不能表现出脆弱的一面,“无言”就成了他们的既定形象。
在“无言父爱”之下,父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会产生巨大的隔阂。对于大多数子女来说,从对父亲的不理解到理解,都需要一个过程。由于缺少交流,这个过程就会被延长,甚至成为一些人终生的遗憾。另外,随着子女长大,离开家庭走向社会是必然的事情,父子(女)之间交流的机会就变得更少。回避沟通其实是对矛盾的逃避,会导致误解不断叠加,矛盾也就越来越复杂,父子(女)关系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作为子女,首先要接受父亲的不完美,父亲所承载的角色让我们习惯把他们当成“英雄”,这使我们对父亲的要求过高。但其实父亲也是普通人,他们有缺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次要理解父亲的不容易,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时,多换位思考。当子女学会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就会变得更加包容,不会轻易被情绪控制,随之家庭关系也会更加和睦温馨。
父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严父”只是其中的一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个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亲子之间也有更多机会沟通、交流。希望更多中国人能够打破“无言父爱”的惯性,学会表达爱的能力,将中国父爱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来源:红网
作者:赖文璐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