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镝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粮食收获后得到及时晾晒,是保证颗粒归仓的关键。然而,随着各地秋粮收获的加紧进行,农民再次面临“到哪里晒粮”这一季节性难题。近日,多地群众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由于缺乏场地,公路晒粮现象频出,不仅影响当地交通秩序,还存在安全隐患。(10月18日 人民网)
仓
事实上,政府大院的“临时晒场”只能解决一时之急。随着城镇化的加剧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像以往家家都有晒谷场的景象难以再现。而大规模的兴建晒谷场,使用率不高,又浪费土地,还易造成
解决“晒粮难”,关键在于打好“组合拳”。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加强运动健身场所、休闲娱乐场所与晒坝建设的有机结合,农闲时用于生活娱乐,农忙时用于晾晒粮食,增加公共场所的多样化的功能性,更符合农村群众的现实需求。同时,政府部门发挥示范引领、统筹协调的作用,整合机关大院、企业大院、公共设施等现有资源,为粮农提供更多晾晒场地。
解决“晒粮难”,核心在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产地烘干能力。粮食机械化烘干不仅效率高,更能有效减少晒粮过程导致的人为损耗,巩固粮食丰收成果。加快粮食产地农业机械化水平,迫在眉睫。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产业体
来源:红网
作者:王鸣镝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