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苏州大学)
10月23日,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巴集乡发生一起旋耕机伤人事故,一名捡拾花生的老婆婆被卷进旋耕机当场身亡。对此不少网友认为机器作业时声音很大,为什么听到声音不及时避开,认为该老人是故意的,其目的是索要赔偿金。10月26日,身亡老人的丈夫回应称“速度太快了,来不及反应”。(10月26日 九派新闻)
事件的争议点在于老人是否是故意利用驾驶员驾驶机器时的视觉盲区,在机器作业时捡拾花生,从而索要赔偿金。对于此笔者认为,不要过于去放大老人捡拾花生的行为,用阴谋论的方式去揣测老人行为,毕竟生命的重量与价值不能用花生来衡量。
对于老人而言,捡拾花生可能是她维持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据九派新闻,老人的儿子在不久前意外去世,而家里也只有一亩多地,听村里人说,地里花生已收完,还剩些不要的可以捡。对于一个刚刚丧子而家庭经济又相对比较困难的老人来说,选择去捡拾花生维持基本生活的行为不应该遭受质疑,甚至是谩骂。
再者,老人相对于青壮年来说,各方面身体机能都在下降,行动本就迟缓,在面对大型机器朝着自己驶过来时,来不及作出反应而被卷进机器也是有可能的。而部分网友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不惜说老人是为了赔偿金而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赌注,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别人,这种做法不可取。我们的社会呼唤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而不是通过主观臆想就随意对他人进行诬蔑的恶意。
对于驾驶员来说,驾驶有盲区,看不到老人捡拾花生的行为是事实。但是这毕竟是一条生命的逝去,是对一个家庭的巨大打击,不能因为驾驶员是无心的便不接受惩罚,该遵守的法律和该履行的责任不能因为一句无心而被抹去。再者,驾驶员在驾车时应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注意盲区是否有人员存在。老人可能不了解大型车辆存在视野盲区的问题,而作为深知这点的驾驶员则更应该小心地安全地驾驶,避免事故发生。
据《新京报》报道,涉事的旋耕机是郸城县农业农村局统一招标实施的助农项目。不可否认的是,助农项目是为了提高农耕效率,帮助农民生活得更好,但是此次事件的发生也给相关部门提了一个醒,要重视机器的管理,对驾驶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醒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注意盲区,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也要重视对村民行为的规范,在机器作业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这既是保障驾驶员的安全,也是在保障村民的安全。
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希望大家不要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别人为了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别让阴谋论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来源:红网
作者:邱月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