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涛 (暨南大学)
近日,暨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拟注销内招本科入学资格新生名单的通知》,通知内容显示,对81名未报到或申请放弃入学的内招本科新生,学校将统一注销其入学资格。所谓“内招本科生”指的是有别于港澳台和海外学生,经过高考选拔的学生。暨南大学作为“211工程”和“双一流”高校,其高考录取分数线并不低,这81名同学想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放弃入学资格的选择。(10月28日 顶端新闻)
笔者以为,考生“录而不读”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种行为对考生本人、教育资源、学校声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查阅暨南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可以发现暨南大学2023年在全国招生4905人,放弃入学资格的81名新生约占总人数的1.65%,可以说,放弃入学
虽然“录而不读”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但这无疑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行为。对于选择放弃入学重新高考、考研的人来说,考试具有风险性,考生需要承担多花费一年时间但考试失败的风险。而对于出国、参加工作的人来说,在诚信体系日益完备的今天,考生在将来可能需要面临被列入诚信档案的风险。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招办于2018年出台政策,对2018年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另外,考生失信事实也将被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
对于高校来说,每年的招生计划是固定的,学生没来报到,高校也不能进行补录,如此一来必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双一流”大学的入学资格仍然相当珍贵,出于各种原因可以理解考生的放弃行为,但考生和高校仍应努力减少“录而不读”现象的发生,减少对考生、教育资源、学校声誉的伤害。
来源:红网
作者:曾晓涛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