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高铁乘客爽快给孩子换座,我们真的不“厌童”
2023-10-25 18:56:35 字号:

高铁乘客爽快给孩子换座,我们真的不“厌童”

第九届评论之星.jpg

□刘畅(山东大学)

近日,在一辆北京开往浙江的高铁上,乘客为幼儿换座,孩子们用零食挨个致谢的视频传开了。

据潮新闻报道,事情发生10月20日下午15:30左右,G191高铁正从北京开往浙江衢州。衢州珍维幼儿园19个幼儿游学后踏上了回家的路,5个老师照顾着孩子们的安全。孩子们的座位不在一起,而此行的路程将近8个小时,这将会给老师照顾孩子造成不便。老师们紧急开了一个短会,最后决定找乘客调位。于是,老师挨个与孩子们临近位子的乘客沟通,询问对方是否可以调整一下位子。每一个乘客都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老师带着孩子们排着队伍,走到礼让位子乘客的座位前,孩子拿着自己最喜欢的饮料和零食送给了他们。

此视频登上热搜,网友纷纷点赞评论,视频下的热评第一是:“大家不是喜欢小朋友,而是不喜欢那些发疯的熊孩子。”

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也深深印在每个人的心里,但如今的我们看到“高铁”“儿童”这几个字,似乎大都会皱紧眉头,近几年与之相关的新闻似乎都是“熊孩子+熊爹妈”等令人头痛的事件。前有“儿童”在高铁车厢内敲打前排乘客的头,后有大学生在高铁上怒斥孩子吵闹无人管被称为“最强嘴替”,除了在高铁上,我们还能看到其它类似的事件,老奶奶带领孙子占领滑板场与少年对骂、韩国部分区域开始流行“禁儿童区”等等。

“厌童情绪”弥漫在网络平台,“熊孩子”等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厌童”似乎成为了一种认知共识,许多吐槽“儿童”的帖子、视频下都能看到深表认同的评论。

而人们真的是“厌童”吗?在这一次的事件中,“高铁”“换座”“儿童”元素齐备,但“换座”事出有因,“儿童”不吵不闹懂得感恩,乘客无不欣然同意。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真正厌恶的不是“儿童”,而是个别任性、无理取闹的“熊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往往是基于家长的文明素养和家庭教育。“厌童”情绪的背后,是人们对不文明行为的不满,是对家长不作为甚至纵容孩子的行为的不满,而不是对广大“儿童”群体的不满。

“熊孩子”和“熊家长”不是一夕之间出现的,互联网从未停止过对二者的讨论。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公共空间素质要求不断拔高,讨论也愈发激化,逐步偏向于单方面的指责。要解决这个矛盾,不仅需要家长以身作则,管好孩子,也需要人们对孩子多点宽容,对家长多点体谅。如此,才能营造舒适健康的出行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刘畅

编辑:钟星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