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雯 (苏州大学)
2023年国考资格过审人数超250万,同比增加了50万人,增幅达近十年之最;2024年国考也已有303.3万人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有史以来首次突破300万人大关,而竞争之激烈也已白热化,平均每个公务员职位有77人争抢。(11月26日《三联生活周刊》)
仿佛真如那句调侃所言:“宇宙的尽头,是考公”。2024年国考人数突破了300万的大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考研人数连增8年后的回落。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奔赴在考公的道路上,其中不乏大学应届生们。“考公热”不减,而考研人数减少,这样的现象,体现出了大学生就业的新困境。
在我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对于大部分应届生而言,出路无非就是两条,升学、就业。同样,在学历不断贬值的今天,许多职位的起始学历要求就是研究生,本科生想要找到好工作,似乎是天方夜谭。大量的毕业生不能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而岗位又大多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于是,“考研热”应运而生。
可随着近几年考研难度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三战、四战中消耗掉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有的人发现,在拿到研究生的学历之后,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研究生的扩招,虽然延缓了就业压力,但其恶果就是,学历贬值的加速,造成了“硕士”学历不是优势,是刚需的现状。求职之难,仿佛和考研前没有区别。
于是,应届大学生们“清醒”过来了。既然“卷学历”依旧卷不到工作,那还不如直接去考公。公务员工作稳定,社会待遇较好,还有相对优裕的福利和晋升机制。反正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如直接一劳永逸,完成就业的终身大事。病态的“考公热”,贬值的“研究生”,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这样的就业困境,应该引起我们一定的反思。作为大学生而言,面对病态的“考公热”,不能只被公务员的待遇所吸引,也不应该随波逐流,而是应该仔细想想,自己究竟适不适合体制内,有没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考研也是同样的道理,尽管硕士学历已经成为刚需,但倘若三战四战还未上岸,又或者实在没有科研能力,不如早点离开这一口“井”,去寻找更宽阔的天地。
不过确实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考研热”“考公热”,应届生们也并非心甘情愿想卷,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本科生的简历是极大可能过不了面试选拔的,为了工作、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卷。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及社会应该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而非是仅仅靠着 “研究生教育”缓和就业的“蓄水池”功能,一拖再拖。是否应该提供更多多元化就业途径和培训机会;是否应该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就业,缓和就业压力;是否应该提高其他职业的待遇和吸引力;是否应该采取行动,缓解本科生学历歧视的现象。
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职业选择或升学规划,对于一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或是科研能力的课程,是否应该提高其占比,或者是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需要社会多方的援助,倘若任由其事态发展,最后要么是连博士的学历也遭到了贬值,要么是考公人数的逐年暴增,所有人都越卷越“疯”。
病态“考公热”的背后,是年轻人对稳定工作的渴望,也是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大表征。我们讨厌着被询问“你是考公还是考研?”,却在毕业后无一例外地踏上了这样的道路。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我们不仅发出了疑问,“我们究竟该往哪条路上走?”
来源:红网
作者:杨茜雯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