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全员保研惹争议,套路化宣传当休矣
2023-11-25 15:30:49 字号:

全员保研惹争议,套路化宣传当休矣

评论之星3.jpg

□韩佳序 (中国人民大学)

日前,“同宿舍6女生拒绝内卷全员保研”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讨论。有人认为“保研”本身就是“内卷”,“全体保研”不过是“集体内卷”;也有人反驳这些言论不过是嫉妒他人优秀的表现。“内卷”与“全寝保研”两个标签放在一起,固然是一部分人批评的矛盾所在,但究其本质,“全员保研”的同质化报道,才是人们反感的核心所指。

媒体对“全员保研”的报道,可谓是轻车熟路,颇有一种工业化下批量生产的意味。此类报道往往在标题上以“全员保研+感叹号”的方式突出重点,内容也无非强调宿舍成员个体的优秀以及成员关系的融洽。此外,同一事件往往首先被学校官方公众号报道,之后再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而这也被网友调侃“有一种古代通过乡试、会试、殿试,然后被层层通报的感觉”。

如此模板化复制的背后,反映的是对当代大学生评价标准的逐渐单一。专业排名前列、科研竞赛国奖、核心期刊论文、学生组织负责人……一篇又一篇相同标准下的文章,定义着什么是“优秀”的大学生,什么是“充实”的大学生活。这些“徽章”的确很优秀,但如此雷同的“优秀”恰恰却又抹杀了每一名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闪光点和差异性。

不可否认,“全员保研”的报道固然有其新闻性,但新闻性掩盖不了媒体僵化、说教的宣传思路。媒体对“全员保研”模式化的报道和宣传,与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的家长别无二致。此类报道不管不顾受众究竟喜欢什么,真实的大学生活究竟如何,优秀的大学生应当是什么样的,而采用自说自话、“爹味”十足的宣传方式,试图强行灌输自以为是的、所谓“优秀”的价值观念。

当然,也并非说不能宣传“全员保研”,而是应该展现更为多元的“优秀”方式。集体保研只是“优秀”的一种,而不是唯一一种。网络上流传着一篇名为《上财不普通本科生指北》的文章,其中介绍了五个大学生的经历。他们中间有人在新闻行业勤勤恳恳,有人为梦想毅然重读本科,有人将爱好变为职业……一个个已然不凡的个体,却在文章结尾告诉人们:“他们的故事铺得再长,也不能穷尽所有‘不普通的’风景。”

学生并非批量制造的工业品,也并非能用单一标准评价好或差,类似“全员保研”的文章可休矣。在多元化的时代下,面对青年人,媒体应当反思一下自己的宣传思维是否过时了。

来源:红网

作者:韩佳序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