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之星·视评 | 崇洋媚外?“洋节中用”不应上纲上线
2023-11-09 19:25:49 字号:

评论之星·视评 | 崇洋媚外?“洋节中用”不应上纲上线

□潘雨晨 吴宣萱 张伊妍(郑州大学)指导老师:魏猛

近日,上海万圣节意外出圈,火遍全网。在上海网红街道“巨富长”:《甄嬛传》主角团集体团建,就地还原经典剧情;“电子菩萨”现场“度化”“哪吒”“石矶娘娘”演绎童年经典……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角色,没有上海年轻人扮不到的角色,一场“百变大咖秀”正走进现实。

然而,在微博热榜相关新闻的评论区里,上海万圣节却被许多网友贴上了“崇洋媚外”的标签,“西方文化渗透”“民族自卑症”等论调以及倡议“中国人只过中国节”的呼声不绝于耳。那么,这场引人注目的万圣节派对到底算不算是西方文化的入侵呢?

诚然,万圣节确实是起源于西方的宗教节日。但本次上海街头的变装秀,其本质与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大相径庭,并不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上海年轻人在街头玩起cosplay(角色扮演),仅是出于最简单的“好玩”目的,可以说与西方宗教中的纪念亡魂没有什么关系。同时,他们不再追求西方传统的南瓜灯和“treat or trick”(不给糖就捣蛋),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扮演中国本土的角色和融入中国的网络热梗上。所以,与其说这是在过万圣节,不如说这是年轻人对万圣节这一外来文化进行重新解构,掀起的一场亚文化狂欢。

首先,当代年轻人面临压力,需要释放被压抑的天性,亚文化提供了这样的途径,人们用万圣节变装的形式进行“情绪宣泄”。麦穗财经的《2023年轻人加班报告》显示,95.7%的人在最近/现在这份工作中加过班。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山大”。而装扮成“被工作摧残的打工人”、面黄枯瘦的“乙方”等形象之后,年轻人能够暂时脱离自己的社会属性,或自嘲或讽刺,以幽默轻松的方式自我解压。在这里,没有严肃的解读和意义,真正重要的只有快乐本身。在与万圣节本身就有的变装传统不谋而合,所以人们正好借万圣节这一特定日子,用变装的手段相约释放被压抑已久的天性。

其次,以中国特有的文化圈为装扮对象的上海变装秀,表现了年轻人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年轻人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形象,以及中国经典影视剧人物等本土角色。这些年轻人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解构了西方的万圣节,将其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上海万圣节变装活动的本质:一种中西文化融合的独特诠释。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展现出了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态度,他们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将外来文化元素与本土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属于我国“文化圈”的节日氛围。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这种现象,不必盲目地批评和否定。

微信图片_20230926142005.jpg

来源:红网

作者:张伊妍 潘雨晨 吴宣萱

编辑:刘昱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