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厨余垃圾不够白菜凑”畸形考核引发的形式主义
2023-11-03 19:59:59 字号:

“厨余垃圾不够白菜凑”畸形考核引发的形式主义

□陈科峰

近日,网传北京一垃圾站为达垃圾清运指标,用新鲜白菜切碎当厨余垃圾。视频中,一名环卫工正在将成捆包装的白菜拆包、捣碎并投入附近的垃圾箱。1日下午,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发布情况说明:经核查涉事员工陈某因月底尚未完成当月厨余垃圾分拣任务遂将公司内部食堂的白菜充当厨余垃圾进行处理。(11月2日 央广网微信公众号)

上好的大白菜当街剁碎冒充需要二次分类处理的厨余垃圾,造成的人财物浪费和恶劣影响不言而喻,涉事环卫工的奇葩操作引来网友口诛笔伐并不意外。然则,我们应该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这名环卫工之所以如此“任性”,其实只是为了“完成当月厨余垃圾分拣任务”,换句话说,他也是被逼的。

实施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既有利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环境污染防控,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为了落实好该项政策,地方环卫公司推行量化考核本来没错,问题在于,考核指标本身要具合理性和实操性,逻辑上要严谨,经得起推敲,不能仅凭个别人想当然、拍脑袋,为了考核而考核,甚至把被考核人都逼到了造假应付的地步,乱象的背后,是形式主义的大行其道。

其实,此类现象并不鲜见,譬如,早在几年前,某地市容管理部门制定的“公厕卫生标准”中就赫然出现过“每平方米苍蝇数小于1只”的字眼,令人大跌眼镜。苍蝇是流动的,这样的考核条款,虽则听上去十分严厉,但在执行中却困难重重。再譬如,个别地方机关对所属单位的工作检查,只重书面文字材料,不顾具体现实问题,往往导致检查组前脚刚走,涉事单位后脚就出问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形式主义害死人,“厨余不够白菜凑”是一个典型,但并不唯一,欲从根本上铲除此类荒唐乱象,在此类事件(尤其是与老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民生共性问题)处理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就不能就事论事、浮光掠影草草了事,而要“小题大做、深挖细研”,顺藤摸瓜找源头,看看到底是谁在“和稀涨”“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罚和通报,如是持之以恒,才会逐步改变这样的尴尬局面。

来源:红网

作者:陈科峰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