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浩杰(中国人民大学)
“因为张雪峰,顶尖名校新闻学院的分数线在各省都有下降。”这是一个招生组老师接完咨询电话之后对我说的话。
而就在近日,张雪峰再次因发表对文科的看法登上热搜,其中几个关键词“文科就是服务业”“舔”“低档次工作”等引发了一系列官媒对其言论的不满和反驳。但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站出来发声的官媒越多,网友们赞成张雪峰的舆论就越高涨。
在我看来,张雪峰对文科的批判无疑是“浅薄”的批判。从当时的情景中,张雪峰说,“文科都是服务业,什么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就是‘爷我给你笑一个’”,这句话本身的逻辑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的确,大多数文科生的就业方向从广义上来讲几乎都是服务业,问题出在了他对服务业的描述中带着尊卑有序、高下有别的鄙夷态度。这样的语气,还出现在他后续的道歉当中,“我也在舔”,显然这里面包含着一种错误的职业价值观。
对照着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不仅是文科,还有许多理工科也归属于服务业。那么抛开学科的概念,张雪峰言论本质上就是一种对普通的服务人员的一种歧视和不尊重。很多人在微博下对张雪峰的观点表示认同,他们却没有想到可能自己也是“舔”的其中一员,更没有意识到,他们“舔”的对象也可能是文科生。张雪峰的话即便是正确的,也只是片面的正确,充满着非客观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将其定义为“浅薄”的批判。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张雪峰始终拥有舆论的优势?
原因在于,张雪峰聪明地为自己的观点赋予了一个角度,引发了一种群体性认同。他在直播等各种场合都表明,自己是为了普通人的孩子,为了穷人的孩子着想,这给了他几乎在舆论场上不败的身份。在很多人眼中,张雪峰比官方媒体更能代表自己的立场,这导致了一种情况是支持官媒的人通通被打入到少数人的立场里去。当你反驳张雪峰关于“舔”的言论时,他们会站出来,说你“急了”;当你表示文科也有很好的出路时,他们会说“理想是富家孩子的专利”;当学者专家站出来评价“文理科差别”的时候,他们会说“理想主义者根本不懂底层民众的现实生活”。
群体性认同支撑起了张雪峰“浅薄”的批判。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这会轻而易举地将一个人的观点变成一群人认同的价值观。就这件事而言,张雪峰无疑是为普通人家的孩子们未来的职业划分了三六九等,这很符合他一贯的做法。在更多关于他的议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他鼓励孩子选择专业的标准是实用主义,更具体的说是功利主义。而这种想法面向家长们扩散开来,更会通过家长转移给孩子,让孩子早早就对不同专业戴上有色眼镜,这无疑是对中国教育体系更深的异化和曲解。
在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代入多数人的角色去看待一些言论,表达同情与赞同的时候却忽视了言论背后错误的价值观,并且被它牵着鼻子走。我们不该让群体性认同支撑起这样“浅薄”的批判,而是要跳出代入的视角,去修正它的观念。
来源:红网
作者:戴浩杰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