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凡是未知,皆为方向
2023-12-23 18:33:48 字号:

凡是未知,皆为方向

评论之星3.jpg

□郭恒熠 (山东大学)

一个是历史长河,一个是星辰大海,年末将至,佳讯喜得。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1日21时35分,经过约7.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与此同时,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于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等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重要进展。

天文和考古,是两个常常会被质疑的学科和行业。“创造不了GDP,提供不了多少就业,离普通人的生活更是遥不可及。国家对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究竟有什么意义?”

如果说航天事业是仰望星空,考古工作则是埋头脚下;如果前者是“向前看”,后者则是“向后看”。然而,两个差异巨大的学科,在“探索未知”这一点上,则是殊途同归。而探索未知、创造新知,正是他们的意义所在。

航天员可以在太空环境下进行科学实验,摆脱地球环境的影响,在更真实也更残酷的深空探索生物、物理等科学的前沿。例如,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上就有15个实验柜,包括11个科学实验柜、1个航天技术试验柜、3个通用实验柜。在这里,可以观测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分化、植物生长等。在这里,人类以往积累的科技知识和经验,都有了被改写的可能。

考古学家能在文物遗迹的对比中描摹出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路径,在虚实交错的故事中厘清古代社会运转的结构,在破碎的竹简里拼凑出文字的流变。正如清晨醒来,记忆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民族、国家、人类也需要历史和文化才不会分崩离析。同时,历史的惨痛经验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耸立着巨大的石像,诉说着破坏植被、牺牲环境的教训;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漠视历史经验,一而再再而三地无知选取生存环境,终至衰亡。

而人类需要知识。

每一次大发展背后都是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更迭,而技术爆炸和制度发展更底层的逻辑是知识的累积。从石器时代向农耕时代的过度依赖农学的进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需要经典力学的支撑,工业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的世纪飞跃。从封建制到民主共和国家、现代股份制和企业制度的确立等,人类社会组织模式的优化也都需要过往历史经验的总结。无知识,不发展;不发展,则停滞。停滞是会带来灭亡的。

人类更需要来自当下之外的知识。

人类能够区别于地球上其他物种进化出智能,一个很可能的原因就是,人脑能够想象不存在的事物。霍金说“人是陷落在时间之网里的四维生物”,的确,人类不能穿越时间,但能认识时间。过去和未来清晰地存在于我们的认知结构中,构成我们认知能力的重要部分。

考古和航天,分别向着那些“不属于”我们的时间出发,探索尘封的和尚未开启的知识,让人类在时间之箭上不再孤立于脚下的一点。我们需要历史确立自己,也需要未来发展自己。

正因如此,向着未来,考古和航天都是探索未知,都为发现新知,都最终服务于人类更好地延续自身。当下,全球发展都进入到了减速期,据中国科学史学者董洁林研究,人类科技增长率已在上世纪20年代达到巅峰。几十年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芯片的性能飞速提高,然而“量子隧穿”效应也否认了摩尔定律所暗示的无限增长;能源领域的下一代根本性变革可控核聚变技术也仍然半遮面。在此背景下,更要关注知识,关注未来的可能性。

凡是未知,皆为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历史长河和星辰大海都是人类勇气的赞歌。

来源:红辣椒评论

作者:郭恒熠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