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不关注不授权就不能消费?别拿扫码点餐当侵权借口
2023-12-03 20:22:52 字号:

不关注不授权就不能消费?别拿扫码点餐当侵权借口

微信图片_20231001151313.jpg

□闻梓含(郑州大学)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扫码点餐”的相关纠纷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商家在扫码点餐环节设置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个人信息查询授权的前置程序,属于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侵权。对此,有网友评论“现在很多这样不关注、不授权就不能消费的捆绑行为”,而面对这样行为,我们应该勇敢说“不”。扫码点餐本是一种给商家和消费者提供双向便捷的点餐方式,它不应该成为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的手段。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扫码点餐服务在餐饮行业迅速兴起普及,成为众多商家及消费者的选择。对于商家来说,消费者扫码就能自行查看推荐菜品,也可以在点餐时自行备注忌口等注意事项,可以减少商家的工作量以及因误记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很多“社恐”和“选恐”的消费者来说,扫码点餐的出现也无疑为他们带来更加舒服的就餐体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互益共赢的点餐方式却也被“加码”:不关注微信公众号、不授权商家获取个人信息就不能进行点餐。如此一来,看上去更便捷的点餐方式实则侵犯了消费者个人隐私,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同时,对于个人信息的处理办法也有这样的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处理个人信息属于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很明显,扫码点餐服务不属于必须提供个人信息的服务种类,商家超出点餐的必要范围强制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或是拒绝为不同意授权其个人信息的消费者服务的行为都已违反法律规定,应当立即停止。

事实上,面对“不提供个人信息就不能扫码点餐”等类似侵权事件的多次发生,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早已发出提醒:经营者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的行为,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拒绝和举报。可就是在这样的提醒之下,一些商家仍然明知故犯,继续违背消费者意愿,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对此,相关部门不仅要时刻提醒,更要加强监管。更重要的是,必须要让商家清楚地认识到违背消费者意愿,强制其关注公众号或获取个人信息并不是增强客户粘性的有效方式,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效益,反而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

扫码点餐服务的普及与发展应当以实现便捷点餐、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而不应成为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隐患,餐饮行业在提供扫码点餐服务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毕竟,只有让消费者安全、放心地使用扫码点餐,才能让消费者收获良好的服务体验,从而吸引消费者再次光顾。此外,这也是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和法治社会建设的应有要求。

来源:红网

作者:闻梓含

编辑:刘昱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