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菲(西南财经大学)
近日,关于五月天演唱会假唱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引发广泛的关注与热议。12月3日,B站up主“麦田农夫”通过歌迷在演唱会现场拍摄的视频进行音源分析,发现12首流出的音源,5首假唱。作为华语乐坛的代表性乐队,五月天的这一行为无疑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其实,假唱行为在各大晚会中已经司空见惯,不少歌手为了追求完美的舞台效果,或为了保护自己的嗓子不受伤往往会选择假唱。但为何五月天此次假唱却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与严重不满?问题的核心在于演唱会属于营业性质的,假唱便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尊重消费者是经营者所具备的基本素养。《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这样违规行为的背后,反映的是演出者和组织方职业道德的缺失。
歌迷购买门票观看演唱会,期待在演唱会上看到真实的表演,感受到歌手的魅力和现场的氛围。然而,假唱行为却辜负了他们的期待,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和欺骗。歌手通过演唱或表演将真实的情感传达给观众,而假唱却是对这种真实情感的亵渎,也是对艺术的轻视。
尽管有歌迷表示,“阿信都快50岁了,嗓音条件肯定很难回到早期歌曲的状态”。但作为歌手,扎实的唱功、良好的舞台表现力便是其基本的职业素养,年龄并不是假唱的借口,挑选符合当前状态的歌曲、拉长演唱会的间隔等都是解决的方法。无论原因如何,只要涉及假唱,便是职业道德的缺失。
近年来,不少歌手演员在晚会上假唱,甚至屡屡出现声音与口型严重不符等令人汗颜的情况,这使得观众对娱乐行业的信誉产生了质疑。而作为乐坛代表的五月天选择在演唱会上假唱,这不仅会让观众对歌手产生怀疑,更为重要的是,这会让观众对整个行业的诚信度产生怀疑,让演艺行业的信誉雪上加霜。
五月天假唱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歌手职业道德和消费者权益的关注。作为乐坛代表性乐队,五月天应该以身作则,尊重观众,尊重艺术,避免假唱等不正当行为。观众购买门票观看演唱会,是希望看到真实的表演,感受歌手的真实魅力,而假唱行为则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和对艺术的亵渎。希望演艺行业能够加强自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更加真实、精彩的表演。
来源:红网
作者:孙英菲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