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生
近年来,一些地方举办的“纪念古人”会议多次冲上热搜。这些“纪念会”打着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打造文旅IP旗号,纷纷选择从古人“下手”,兴师动众“纪念古人”,引发社会关注。(6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比如,今年5月11日,中原某市举办了一场“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谈会”,有来自诸葛亮“出生地”“躬耕地”“长眠地”的“三省三地”学者共同参加。会议主题是“诸葛亮文化的内涵底蕴和时代价值”,旨在“宣扬和传承诸葛亮的奉献精神”。相关消息由媒体披露后,招致网络热议,被批巧立名目“纪念古人”。
记者梳理发现,类似会议屡见报端。除诸葛亮外,刘备、曹操、张飞、关羽、司马懿等“三国”历史人物,在各地均举办过相关纪念大会,多次引发舆论关注。一些会议主题看似“高大上”,实际是肤浅解读历史文化,“为纪念而纪念”,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应有严肃性,网友称之“噱头纪念会”。
事实上,除“三国”著名人物是纪念会“常客”外,有的地方不惜“挖地三尺”,将一些与属地“沾亲带故”的历史名人、古代文学作者、神话传说人物,搬上各种纪念会,连某些存在争议的历史人物也被“隆重纪念”,相关消息不时见诸各地媒体。这些“纪念会”,对历史人物解读明显牵强附会,且“炒冷饭”居多,文化和经济价值微乎其微。有的“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经不起网络“围观”而中途“夭折”,弄巧反拙,徒留笑柄。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林林总总的“纪念古人”会议,一般有由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主办,经费开支或由财政拨款保障,或由主办单位向企业拉赞助解决,或干脆由特定企业冠名出资负责。而一些“纪念会”名头很大、规模不小,但组织混乱、铺张浪费、账目不清,偏离学术研讨,涉嫌以纪念之名行吃喝玩乐之实,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涌现出难计其数的历史人物,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凝聚社会人心、提升地方形象的一种方式,地方适时举办“纪念古人”会议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活动应当主题突出、宁缺毋滥、规模适中、简朴办会,且不乏时代意义。现实中,有些主办单位好大喜功、互相攀比,不惜劳民伤财,只顾刷存在感,如此“纪念古人”,纯属巧立名目搞形象工程,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对此,有关部门不得不察。务必在办会审批、过程监管、杜绝浪费、会后评估等方面,完善机制、堵塞漏洞、从严把关,切忌“为纪念而纪念”,避免被夹带“私货”。否则,任由“噱头纪念会”泛滥,既是对先人不敬、有违办会初衷,也损害地方形象,得不偿失。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