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AI技术与肖像权保护的碰撞:数字时代的权益与伦理之辩
2024-06-01 17:04:28 字号:

AI技术与肖像权保护的碰撞:数字时代的权益与伦理之辩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林若璇 (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一起涉及AI技术与肖像权保护的案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知名短视频创作者田女士发现自己的视频被某AI换脸应用未经授权地用作商业模版,并因此向法院提起控诉,指控其肖像权收到侵犯。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数字时代创作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也引发了我们对技术伦理和创作者权益的深刻思考。(5月31日 澎湃新闻)

在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体验。然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在这起案件中,被告公司利用AI换脸技术,对田女士的视频进行加工并作为商业模版使用,明显侵犯了她的肖像权。尽管被告方试图以“二次创作”和“原创属性”为由进行抗辩,但法院最终判决其赔偿损失,这无疑是对个人肖像权保护的坚定维护。

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是对个体侵权行为的制裁,更是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类似现象警示。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包括肖像、声音、文字等,都可能成为被滥用和牟利的对象。因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特别是肖像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公司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爱因斯坦曾言,“技术本身没有道德性,使用技术人的道德能力决定了技术改变世界的方向和可能性。”因此,如何正确使用AI技术,避免侵犯他人权益,是技术公司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网络空间中审慎发布个人信息。对于侵权行为,我们应积极维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有序、公正的网络空间。

田女士的维权成功不仅是个案的胜利,更是对肖像权保护法治化进程的推动。它提醒着我们,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数字化时代,我们更应重视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确保技术发展的方向符合社会公正和伦理道德的要求。

AI技术与肖像权保护的碰撞是数字化时代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确保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林若璇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