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近日,武汉一位75岁的老人用140余万元购得的2400克黄金被一诈骗团伙设局骗走。所幸老人及时醒悟并报警,金条得以如数追回。前不久,江苏张家港一位60岁的老人向陌生账户转账4万元,被警方成功制止。令人意外的是,该老人仅有的5个QQ好友中,竟有4个是骗子。
老年人被不法分子设局“围猎”事件,一直时有发生。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老年人都成为了不法分子“围猎”的重点对象,且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层出不穷。从传统的“提供养老服务”“金融投资”诈骗,到“低价购物”“冒充中奖”等骗术,再到直播间虚假销售、微短剧诱导付费等新型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充分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能力较弱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陷阱,对老年人实施围猎,其手段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
参与“围猎”老年人钱包的,绝大多数是诈骗分子,但也不乏合法企业的身影。比如,一些微短剧平台疑似借助算法精准“围猎”老年人。今年1月,中消协等机构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指出,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导致不少中老年消费者遭遇侵权。有媒体报道成都一位老人半年内保持着每个月6000元的微短剧付费频率,累计充值金额高达4万元,令人咋舌。
直播带货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风口,也被不法分子视为牟利的“摇钱树”。有报道指出,一些机构精心设计直播培训圈套,诱骗不熟悉互联网的中老年人入局,利用其急于赚钱的心态,许之以虚假高利诱惑。不少中老年人在环环相扣的套路下,跌入课程合同陷阱,损失钱财数千元甚至数万元。
不法分子之所以“围猎”老年人,一是因为不少老年人颇有积蓄,是诈骗“富矿”。二是源于一些老年人信息获取能力相对较弱,防范意识不强,容易上当受骗。三是一些机构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将黑手伸向这一弱势群体。四是有关部门监管、打击和预防老年诈骗方面仍存在不足。此外,部分老年人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报道称在一些收藏品公司内部,“如何获得老人信任”和“研究老人的心理”甚至成为了上岗培训课程。推销员通过长时间的“温情攻势”打动老人,取得老人信任后继而行骗。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少老年人的积蓄往往是救命钱、养老钱。一旦遭遇围猎,一生积蓄可能被骗走,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使他们的后半生陷入健康和养老绝境,影响家庭安宁、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为了切实维护“银发族”的权益,我们必须坚决斩断伸向老年人的诈骗黑手。
有必要构筑由政府、社会、家庭组成的防“围猎”坚固防线。政府应持续加大打击惩处诈骗行为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诈骗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反诈骗的行动中来,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同时,积极鼓励、接纳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家庭更应承担起保护老年人的责任。子女们应多深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此外,老年人也要加强学习,开阔眼界,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防诈骗和维权能力。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