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冒牌教授魏新河被抓:扯下了某些学术会议的“遮羞布”
2024-07-06 17:30:23 字号:

冒牌教授魏新河被抓:扯下了某些学术会议的“遮羞布”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张川 (吉首大学)

7月4日,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报:近日,针对网络反映疑似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魏新河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身份参加学术会议的相关信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认真进行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魏新河,男,1978年10月出生,系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自2022年以来,为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多次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虚假身份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目前,经研究决定,我局停止魏新河工作。因涉嫌招摇撞骗罪,魏新河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从事实层面来看,随着假教授魏新河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事本应告一段落。但纵观事件始末,不难发现,这些高校组织的学术会议也槽点颇多,此事也算是扯下了学术高不可攀的“遮羞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多数的学术会议除了个别特邀嘉宾之外,绝大部分的与会参会人员都要提交对应会议主题的学术论文,经主办方审核通过后向投稿者发送邀请函方可参会。以笔者的参会经验来说,不论学术会议规模大小都有一些共同的槽点。

首先,个别专家“大牛”用几年前的论文参会,宣讲时照读ppt,除了“身份压制”几乎很难提供新的学术价值。换言之,主办方邀请这一批行业“大牛”来就是来镇场子,更甚者则是维护学术小团体。

其次,中稿者中高校教师和学生比例失衡严重。拿笔者的参会经验来说,有的老师论文都没写完就收到了主办方的邀请函。诚然,老师们在学术上精耕多年,但学术会议如果只演变成为各高校教师花掉课题经费的路径,那只能说是教育的悲哀。更有甚者,利用自己的学识优越感振振有词,毫无师道尊严。当然,这并不是借此机会公然挑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而是为了捍卫学术尊严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此事。

最后,人们痛恨学术乱象,更痛恨以学术地位压制青年学子的行为。不可否认,老师们的学术水平要高于学生,但是也不代表每位老师都有“真材实料”。个别高校组织学术会议审核稿件时不顾内容只看作者身份头衔,本应是学术交流碰撞出精彩火花的知识盛宴,最后却沦为一群高学历者吃喝社交的酒肉席面。正因此,魏新河抓住了机会,十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在分论坛宣讲,甚至还曾在获得过某法治征文评选活动三等奖。讽刺性十足!

学术会议不能忘记举办初心,吃吃喝喝大可以私下聚会又何必以学术之名玷污知识的高洁?客观而言,有些学术会议依然卫道坚守,捍卫着学术界最后一方净土。

此外,针对目前的学术会议审核机制和录用机制,也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特别是对于青年学子应该留有机会,让年轻人从开始就遵循学术规范,而不是只以学术地位为追求。年轻学子多见识些行业“大牛”,优秀同辈,或能奋起直追,或能安心于本分继续稳扎稳打。如果只展开同类型资源交换,很容易走向固化。

还应注意,学术容不得假,即便是魏新河没有通过参会捞钱,但一场严肃认真的学术会议凝聚着人类进步的智慧,不容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学术会议办得越来越“水”,真正有学识有德行的学者不屑于参加,青年学子认真撰写论文最后被挤掉名额,只留下一群为满足私欲的人在这名利场中沽名钓誉、自吹自擂。因此,要少些浮躁追名逐利之心,敷衍唯声望之气,把学术会议真正地立足于学术本身,展现其本该有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如果对这类案件不严肃处理,抓一个魏新河还会来一个“李新河”。这就要求会议举办方认真审核参会人员身份,把关论文质量,将学术还给学术。

来源:红网

作者:张川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