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亓 (成都医学院)
今年2月,成都的杜兰和9岁的儿子搬到装修过的新房,担心甲醛超标对孩子身体有影响,她在搬家前花费2990元购买了全屋甲醛检测和治理服务。经工作人员治理后,现场检测甲醛浓度显示为“合格”。然而不久后,杜兰家人出现不适症状,她再次寻找两家机构进行检测,得到的结果却是新家甲醛超标,导致她与家人外出租房至今。然而,两家公司给出的数据却相差甚远。后续调查发现,涉事公司(森家环保)通过刻意制造焦虑,人为调高甲醛检测数值而诱导客户进一步购买该公司的甲醛治理服务。(8月8日 央广网)
室内空气质量,尤其是甲醛浓度,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健康安全。甲醛超标可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包括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甚至癌症。如何消除新房刚装修完留下的大量甲醛?一直是不少有装修需求的消费者心中“老大难”的问题。因此,某些检测机构便精准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伪造检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将检测数值提高,或者是将超标的数值“粉饰”为安全的数值,以此误导消费者,牟取更多利益。这无疑是置公众健康于不顾,同样地,也破坏了行业规则,践踏经营诚信和伦理。
我们也应看到,此次事件背后也折射出室内空气检测这一行业的经营乱象:消费者缘于对健康的追求可以在这一项目上投入不少,机构有利可图,因此,在利益驱动下,机构忽视社会责任铤而走险,将利益置于公众健康和社会伦理之上。长此以往,势必会拉低整个行业的诚信度,从而造成消费者信任危机。
同时,在这一领域,消费者与机构的信息源非常不对称,某种程度上说,消费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方面,普通消费者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难以辨别数据真伪,从而进入“甲醛焦虑”的圈套;另一方面,检测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消费者难以选择可信赖的检测机构,容易被各种宣传所左右,此时某些机构只需投入一笔可观的宣传费便可诱导消费者对其进行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涉事公司就是通过这种宣传手段混淆消费者的视听进而牟利,并且,这一“低投入,高回报,容错高”营销手段在行业内已不是个例。
“甲醛焦虑”的背后,是甲醛治理的高需求,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采取措施驱逐不良商家,保护合法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莫因“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首先,可对市场准入设置一定门槛和要求;其次,也应针对消费者维权的需求设置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最后,身体健康不容含糊,莫让利益驱使造假的车轮,碾过生命健康这一“红线”;别让伪造的数据制造健康焦虑。
来源:红网
作者:肖亚亓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