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 (河西学院)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死亡观。人逝去则已,也就归于平淡,最后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民间素有“入土为安,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的说法。能够为逝者提供一个得以安息的环境,免去其身后的一些纠葛,对于家属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可令人惊讶的是,某地在近期却曝出了一起“先买墓地才能为亡父开死亡证明”的事件。据当事人称,他在办理父亲死亡证明的过程中,遭到了当地医院的阻拦,被告知他要先去购买墓地,拿到购墓凭证后再去开死亡证明。因为没有死亡证明,其父亲遗体的火化流程也遭到了限制。(9月3日 极目新闻)
买墓地成为了“开死亡证明”的门槛,本应带有人道主义性质的丧葬服务流程,却沾染上功利性质变了味,成为某些开发商和办事机构的盈利手段。乱象如此?逝者还能真正的“入土为安”吗?家属还能安心吗?
诚然,逝者在火化之后大概率是要葬入公墓的,但相关负责人这种设门槛、催促式的执行方式,却不免教家属心生寒意。将墓地同死亡证明绑定,把殡葬消费提到证明开办、户口注销、遗体火化等流程之先,既没有充分照顾到逝者家属的悲伤情绪,给他们提供缓解、稀释悲伤,接受亲人离世的时间。同时,此举又显得“急不可耐”,没有对逝者表现出应有的默哀和尊重,未能维护他的体面与尊严。
除此之外,“开死亡证明要先买墓地”,也反映了部分工作人员在利益面前没有守住底线。如果此种不正当行为得不到处置和制止,让居民“身后事”的办理成为了有利可图的“生意”,把流程捆绑办理,墓地强买强卖变成了常态。必然会破坏社会风气,伤害群众感情。如果职务之便成了“敛财手段”,为民服务的初心磨染,那么“天价骨灰盒”“超额丧葬费”“扎堆骨灰房”的问题便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整治殡葬行业乱象,监督处理殡葬领域公职人员不当行为,方能遏制“白色腐败”,让“死不起”成为群众口头的一句调侃。
究其原因,部分工作人员之所以可以将死亡证明和墓地做硬性捆绑,还是钻了体制机制漏洞。对此,监管不能缺位,要实现丧葬领域监督的常态化,有效化,深度化,要让监督巡查机制可以直达痛点,问题发生点。丧葬服务和殡葬事务办理流程,都应当在阳光下进行,都应当有“温情”,有“尊重”,有“理解”,有“人味”。
庄子云:“死生亦大矣”。生老病死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更是民生大事,不容亵渎,也不容忽视。荡涤违法违规行为,给予殡葬业务办理更多温情,才能给家属以宽慰,还逝者以体面。按流程来,按规矩来,让殡葬事务办理既合乎公理又兼顾人情,才能免去居民的“后顾之忧”,做到“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憾矣”!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