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云台山“妲己”起争议,风情和俗情的边界在哪里
2024-01-18 20:02:06 字号:

云台山“妲己”起争议,风情和俗情的边界在哪里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姜知萌 (中国传媒大学)

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文旅营销作为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已经成为吸引游客、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近日,河南云台山景区因“男女妲己”的出格表演引发热议,工作人员扮演“妲己”,做出摸游客手、脸等一系列挑逗动作,以“特殊互动”作为卖点,引发一系列质疑。1月18日,相关扮演者已发视频道歉并暂停工作。

这种“美人计”手段引起了官媒的严肃批评,然而,也有公众提出“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的质疑,认为官媒过于严苛,风情万种的“妲己”能够吸引游客并让大众乐在其中,没有必要进行过度“道德审判”。此类观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审美和消费趋势,然而,市场的选择并非永远正确。文化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应更多地考虑培育健康的社会风尚。

文旅产业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更是传播文化和塑造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任何形式的文化和旅游活动都需要遵循道德和文化标准,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官媒的职责不仅包括报道事实,也涵盖引导舆论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守住原则、守住底线、守住规矩”的要求,并非“不接地气”,而是对文旅产业发展质量的关心和期待。对超越底线的营销方式发出警示,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对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督与引导的体现。

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已步入创新多元的新阶段。自冰雪之城“尔滨”的成功案例后,各地纷纷开始“上分”。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下,景区为吸引游客进行创新尝试,本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出格的营销行为也层出不穷。

文化和旅游部曾明确指出禁止“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这为文旅营销划定了底线。文旅营销应在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探索,而非简单地将“猎奇”作为吸引眼球的工具。“美色经济”的营销策略可能带来短期内的流量,长远来看,却可能损害文化传统、影响旅游地的形象。借用性别美学的吸引力进行营销,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公众反感,导致文化环境的恶化。

文旅春风,不应媚俗流。随着文旅消费的回升,我们欣见文旅产业的春天,但同时也要警惕不良营销的隐患。历史人物并非媚俗工具,景区可以讲述“妲己”的故事,但让游客“成为纣王”并非明智之举。流量可以带来瞬时的关注,但高品质的文旅内容才是留住游客的关键。面对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与挑战,文旅产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坚持社会价值,自觉把握文化底线,方能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旅游真正成为连接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提升国民幸福感和国家软实力的桥梁。

来源:红网

作者:姜知萌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