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期间,为增强网络评论学习交流氛围,助力网络评论人才队伍建设,特邀请国内新闻院校专家教授撰文,继续推出“网络评论方法论”专题。
□杨娟(武昌首义学院副教授,新闻学专业负责人,从事新闻评论教学19年,著有《网络与新媒体评论》)
如今,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通道,新闻评论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媒体APP等多种传播渠道抵达受众。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呼唤着新闻评论形态的多样化,不少媒体纷纷发出了音视频评论、图片评论的邀约,可惜应者寥寥。实际上,只要掌握好诀窍,新闻评论爱好者就能够轻松“拿捏”,创作出形态丰富的新闻评论作品来。拙作《网络与新媒体评论》中对此有专门章节介绍。本文主要就视频新闻评论的规律浅谈一二。
总的来说,做好视频新闻评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画面、声音、字幕和论述语言的交织运用
相比其他网络与新媒体评论,视频新闻评论的特点在于传播形态的不同,它是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字幕和论述语言的一种新闻评论,这就是视频评论的四大构成要素。
1.画面
画面可以直接再现事物和场景、记录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用来表现事实。画面包括活动影像画面,如现场画面、资料画面、电脑动画等;也包括静止影像画面,如图片、图表、绘画等。
与纪录片、电视剧等视频节目不同,视频评论运用画面应坚持为说理服务的原则,以说理为导向、为线索来取舍和组织画面,同时还需要善于调动各种表现技法和编排手段,加强画面自身的论辩能力。
2.声音
包括人物谈话、解说、现场声音、配乐等。视频评论中的同期声很重要,有的时候同期声发挥解说、介绍新闻事件的作用,有的时候同期声发挥直接议论、进行评价的作用;还有的时候,同期声发挥增强真实感、渲染现场气氛的作用。
3.字幕
字幕是指后期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字幕能使人在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情况下“看”懂节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评论稍纵即逝的弱点。
在视频评论中,字幕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发挥提示、强调的作用。将核心观点或精彩言论做成大字体字幕,以吸引受众注意,加深印象。二是可以发挥补充、说明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对声音的补充,一边听一边看,受众能更好理解节目内容。
4.论述语言
论说性语言指对评论对象的评价、分析与议论,在视频评论中发挥点评、生发的作用。
论述是电视评论中贯穿整个意见表达的红线,将视频评论的画面、声音、字幕等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串联起来,使节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一起有效地表达意见、论证观点。
在不同节目类型中,论述语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个人评论节目中,论述语言就是口播底稿,就像一篇篇口语化的新闻评论文章;而谈话类型的视频评论中,论述语言比较零碎,话语之间的逻辑联系也不那么紧密。
二、掌握最常见的视频新闻评论形态:个人视频评论
个人视频评论是由出镜者直接发表意见并完成节目主要内容的评论样式。这个界定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涂光晋教授所提出的“主持人评论”这一节目形态,是指“由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并以与观众直接交谈的方式出现,融叙事性与哲理性、个性化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形式”,她认为这种节目形态起源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面对面》板块,与其他口播评论不同的是,这类评论中,主持人经常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在传统电视评论领域,曾经出现不少优秀的主持人评论,如南方电视台《马后炮》,从2005年创办至今,一直由马志海个人主持,曾获2008年“金话筒奖”,马志海自述这是“一个精心准备的15分钟的演讲”。凤凰卫视陆续创办的《解码陈文茜》《新闻骇客赵少康》等,均属于这一节目类型。
但是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以第一人称口吻直接面向镜头发表意见的人不一定是主持人,也许是媒体评论员,也许只是评论爱好者、普通网友,“主持人评论”这一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笔者改之为“主持人/个人评论”,或称“个人视频评论”。
网络上曾经出现了不少个人视频评论节目,如新华网《新华微视点》、爱奇艺《晓松奇谈》、优酷《罗辑思维》等,均是由出镜者直接面对受众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的评论类型。
这类评论的要点有:
1、个人视频评论要有交流感。
个人视频评论原本就是出镜者直接面对观众侃侃而谈的节目形态,出镜者需要营造一种拟态交流的氛围,让观看视频的网友感觉你在跟他/她聊天,在平等地、亲切地进行观点和意见的交流。
出镜者首先在眼神、身姿上表达出交流的意愿。《主播说联播》之所以在2019年爆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贯严肃的新闻主播放下了身段,随和、亲切地与镜头前的观众谈论大小时事,让网友们顿感眼前一亮。在优酷网“晓说”中,高晓松总是悠闲地坐在靠椅上,平和地直视镜头,将镜头当成朋友,这样的坐姿营造出轻松的聊天氛围,让网友倍感亲切。
这种交流感还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以谈天式的口吻来表达意见看法。因此,主持人评论一定要注意表达的口吻,要在潜意识当中将镜头当成一个人,当成受众本身,自己正在与观众直接交谈。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交流,体现出这种节目的交流感。如2021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推出《一禹道两会》,主持人杨禹的一段表达:
如果你是个95年出生的年轻人,那到了2035年正好40岁,25到40岁,这15年那可是你的“黄金年龄”,15年以后咱们国家什么样,跟15年后你什么样,绝对相关……从今天开始呢,我这个50岁的人,会陪着30岁的你、20岁的你、十几岁的你,咱们一起来看看,未来5年、15年,咱们的国家准备变成什么样,怎么变成那个样……
这段话虽然是出镜者单方面对着镜头说出来的,但是网友听起来并不会觉得他在自言自语,而是感觉他在和自己对话,这就是通过语言表达营造出交流的氛围。《一禹道两会》6条视频播放量全部都超10万+,离不开这种交流感的成功营造。
2、出镜者以口语化表达意见和观点
出镜者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意见和观点。在有些评论节目中,出镜者仅起到主持的作用,并不直接发表意见,或者很少发表意见。而在个人视频评论中,主要由出镜者来面向受众发表意见和看法。如新华网视频频道的“新华微视评”栏目,2014年8月22日推出《明星何以变毒星?》的视频评论,评论的是房祖名和柯震东吸毒被抓事件,由此反思为什么频频有明星吸毒被抓。全程伴随着出镜者的同期声进行评价议论,同时穿插新闻事件回放画面、新闻当事人的照片等各种画面,形成对该事件的完整的观点表达。如果出镜者只是复述别人的观点,或者转述别的媒体的观点,就会降低视频评论的创新性,长此以往,网友会感觉收获不大,从而放弃点击。
其次,这种意见和观点的表达应该尽量口语化。文绉绉的、过于书面化的表达很难吸引网友的注意,如话家常、口语化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心。《主播说联播》点击率最高的,恐怕要算康辉出镜的【康辉送给国泰航空一句话:No zuo no die】,3932万次观看;而康辉说“粉联播,你有眼光”,吸引了57万多人点赞。
3、出镜者要注意提升人格魅力
个人视频评论对出镜者的人格、个性等因素依赖性很大。受众往往会受出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而点击观看节目,也很容易发展成忠诚受众。微信自媒体“罗辑思维”罗振宇就再三宣称,微信自媒体是人格魅力体,受众因其人格魅力而聚集,而成为铁杆粉丝。一般来说,受欢迎的视频评论出镜者都有这样的人格魅力:真诚、有见地、直抒己见。
出镜者的人格魅力又是个性化的。不同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学识专长,不同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性格爱好,使出镜者具有不同的个性化特征的客观条件。比如罗振宇在优酷网的“罗辑思维”节目,属于个人视频脱口秀类型。他的宗旨就是:罗胖读书,讲给您听。我们在知识中寻找独立的见识,您在把玩知识中寻找思维的乐趣。我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每期节目他一个人滔滔不绝说一个小时,画面也只有他本人的半身像,但是他却以另类的观点和思维、幽默生动的语言、亲切随意的表情,营造节目的独特魅力。他优酷网上的2014年第14期视频《阿根廷为什么哭泣》,有227.9万多次播放,七千多人点赞。虽然“罗辑思维”如今已经停办,但不可否认它曾经的辉煌。
当然,还有访谈式、对话式、辩论式等多种视频评论形态,要做好移动传播时代的视频新闻评论,也远远不止上述这些规律,本文权当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新闻评论爱好者一起来探索。
来源:红网
作者:杨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