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返乡摩托大军”见证新时代“山乡巨变”
2024-01-30 15:38:49 字号:

“返乡摩托大军”见证新时代“山乡巨变”

□徐林生

1月26日9时许,春运首日,在广东佛山务工的95后小伙杨喜博踏上返乡之路。此次返乡交通工具是刚买不久的摩托车,这是他首次尝试骑行回家,目的地是八百余公里外的广西百色市。经过两天两夜赶路,于28日凌晨安全到家。杨喜博说,这次骑摩托回乡,真正体会到了当年父辈们的不容易。(1月29日 极目新闻)

杨喜博介绍,“现在高铁很方便,时间少,花的钱比骑摩托车还少,但骑车回家有不一样的意义”。他说,“我从小就想有辆摩托车,喜欢风和自由的感觉,虽然现在‘返乡摩托大军’没有了,但我想趁这次机会,感受下父辈们骑摩托车回乡的经历。”

“返乡摩托大军”,曾是春运期间广东通往广西方向国道上一道独特风景。十多年前,每年春运有数十万务工者,骑乘摩托车从广东珠三角出发,途经肇庆市返回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有公开报道称,最高峰时“返乡摩托大军”超过110万人,他们跟在警车后面浩浩荡荡的画面,如今看来,依然让人震撼。这其中,就有杨喜博的父辈们。

不过,这震撼画面背后,是当时广大务工者春节“回家难”的辛酸现实。回家之路“一票难求”之下,骑摩托车返乡成为很多务工者不二选择。每年寒冬时节,这绵延数百公里的“返乡摩托大军”,让千家万户揪心不已。2013年央视春晚,一则讲述在广东肇庆务工的汪正年与妻子骑摩托返乡的公益短片,令除夕夜电视机前的亿万国人潸然落泪。

令人欣慰的是,十年来春运“返乡摩托大军”规模逐渐缩小。据广东省交通厅统计,“返乡摩托大军”于2013年春运达到“峰值”后,人数一年比一年少,近几年更是“断崖式”下降。今年春运,记者沿着摩托大军返乡必经之路寻访,发现盛况已不复存在,只有零星骑行者,且不乏骑着价值数万元机车的年轻人,他们更多的是体验风驰电掣拉风感。

可以说,一部“返乡摩托大军”发展史,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工厂数量大幅减少,务工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后纷纷购买小汽车或选择乘飞机坐高铁返乡,“返乡摩托大军”数量递减之势不可逆转。

同时,“返乡摩托大军”的流变也是一部“山乡巨变”见证史。这些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务工者的家乡,大多处在西南省份边远地区,曾经交通较落后、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进入新时代,高速铁路延伸到家乡,“最后一公里”公路被打通,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产业转移有序开展,家门口就业不再是梦想。家乡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让外出务工者有了用武之地,安放的心也不再漂泊。从这个意义上说,“返乡摩托大军”本身就是新时代“山乡巨变”见证者。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钟星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