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大学生扮“锦衣卫”遭非议,别让争议灭了文旅创新之势
2024-01-31 19:30:57 字号:

大学生扮“锦衣卫”遭非议,别让争议灭了文旅创新之势

2aeb07cfdf45577a3389b13f5839e84.png

□姜子豪(郑州大学)

1月27日,一群00后大学生在洛阳高铁站扮锦衣卫迎接大家返乡,目的是“想让务工人员下车后感到温暖”。(1月30日 上游新闻)

此举引发不小争议,不少网友认为,飞鱼服乃锦衣卫所穿,而锦衣卫在历史上恶贯满盈、声名狼藉,以此服装接客不大妥当。尽管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支持,但为减少争议,洛阳小哥们已换上更加朴素的古装继续迎客。

可以说,“飞鱼服接客”算是接续了此前的“文旅大战”,各地纷纷推出创意玩法以吸引流量、增加知名度。但是,有创新就难免有争议,例如此前的云台山“妲己”被一些人认为是美色营销、媚俗低俗。然而,需要被重视的是,有争议并不可怕,怕的是争议之下,几番重锤砸灭了各地文旅创新求变的势头。

不难明白,洛阳的大学生们身着飞鱼服是为了展现古装之美,以“烨然若神人”的形象热情接待来自远方的乘客。于是,飞鱼服才因华美从一众古装中脱颖而出,得以被他们选中。但锦衣卫三个字似乎在一些人那里带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看见飞鱼服不觉得是受到欢迎,反而想象他们是来抓人的,“文化排斥”之下,还要批评一句“不懂文化,忘记历史”。但年轻人真的不知道锦衣卫是干什么的吗?不妨对九年义务教育自信一些,对新一代大学生们自信一些。他们不是不懂文化,是对锦衣卫不在乎,也正因为不在乎,他就是个纸老虎。

批评是为了发展。在面对文化创意引发的争议时,我们首先应当以呵护、鼓励的态度提出诚恳的建议,绝不能用几番锐评就扼杀了文化生机。在此次争议中,存在“文化排斥”者当然可以提出个人意见,但是抒发个人感受之后,拿起“忘记历史、不懂文化”的大棒,是不是有点太急了呢?相比于过去地方文旅在宣传上的有气无力,如今的文化创意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求新局面。

当然,保护创新也不是要消除争议。文化创新需要有方向,而方向是在文化实践的争议中寻找的。在文化实践中有争议、有力量拉扯,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在各种力量的合力中被发现的。正如俗话所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文化具有多样性,有较为激进的,也有较为保守的,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否认,有人确实面对这些锦衣卫们有“文化排斥”现象,这些人的意见也应该得到表达。有争议是好事,没有争议可能就是文化专制了。

短视频时代,文旅营销是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的有力手段,而好的文旅营销离不开好的文化创意。衷心希望各地文旅不要害怕争议,继续认真地推出各种创意玩法,要把争议看作自己前进的学习素材。最后,也建议相关领导部门和广大公众,能够以更包容、更积极的心态,支持文化事业的创新求变。

来源:红网

作者:姜子豪

编辑:钟星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