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年会不能停!》成贺岁档黑马:年轻人需要怎样的喜剧?
2024-01-06 18:00:55 字号:

《年会不能停!》成贺岁档黑马:年轻人需要怎样的喜剧?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余可欣 (湘潭大学)

2024年元旦档电影市场,大鹏和白客主演的喜剧《年会不能停!》逆袭成为贺岁档黑马。该片讲述了钳工胡建林在集团裁员之际阴差阳错被调入总部,与大厂环境格格不入而笑料百出的故事。截至目前,电影总票房突破4亿,豆瓣评分已上涨至8.2,成为近五年豆瓣最高分国产喜剧。(1月5日《新京报》)

相较于《年会不能停!》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今年贺岁档的另一部喜剧片《非诚勿扰3》则表现得不尽人意。作为一部老牌IP电影,《非诚勿扰3》努力延续往昔风格,让秦奋与真假笑笑“逗乐”“耍贫嘴”。然而,观众普遍认为情怀是“拉满了”,但整体观感并不美好,不少人吐槽,“像是在广告里演了个小品。”同样是喜剧片,为何《年会不能停!》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而《非诚勿扰3》观众却并不买账呢?

观众变了,走进电影院的不是从前那批人了。据《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29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超半数,00后正在成为电影观众市场的主力军。“如何逗年轻人笑”也就成了喜剧片要解决的问题。电影《年会不能停!》当中使用了大量大厂职业“黑话”,令许多观众在影院会心爆笑。诸如“对齐颗粒度”“打通底层逻辑”“打好组合拳”等台词,让不少年轻观众直呼“太对味儿了”。与此同时,电影的喜剧外壳之下,是“接地气”的职场故事,高代入感与强共鸣感让身在职场里的年轻人“狠狠共情”了一把。反观《非诚勿扰3》则远离了年轻人的生活,年轻人没兴趣在影院看葛优和舒淇谈“夕阳红”恋爱,也就使陈旧的“冯氏幽默”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时代也在变,年轻人的“笑点”不同了,传统的喜剧桥段要与时下生活相结合。年轻一代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在网络中接触到了大量的“鸡汤”和“金句”。片方如果单纯用一些搞笑段子来堆砌笑点,却没能展现对现实的关怀,就无法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无法使观众真的发笑,自然难以让年轻群体甚至是全国观众共情买单。《年会不能停!》迎合了时下年轻人群体中的职场热点话题,电影情节犹如一面“职场照妖镜”,映射出职场众生相,从而贴近了年轻观众的心。相比之下,《非诚勿扰3》则传递出一种“与时代不符”的气息。影片中虽然设定了未来情节,且加入人工智能作为卖点,但表达的却是对过去年代和陈旧价值观的怀念。“冯氏幽默”的贫嘴与热梗并不符合当下的审美,“老配方”不合“新口味”,只会让人感觉冷场和尴尬。

不变的是,喜剧仍然是年轻人的情绪“刚需”。生活需要喜剧,年轻人需要喜剧来释放情感。喜剧将生活的剧本读透,用滑稽的笔调写尽生活的悲喜,用浪漫的情怀给予心灵的慰藉,将人生百态以幽默趣味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捧腹大笑。年轻人看喜剧,是想用欢笑排遣心中的不快,释放积累的压力,将喜剧作为一个出口,宣泄自己长久压抑的情绪。在发笑之余,年轻观众更想要从喜剧当中寻求一种“希望”,一种“生活会变得更好”的信心。《年会不能停!》的故事尽管极尽讽刺,但并非所有角色都是坏人,影片中只有极少数人想要谋私利,大多数员工仍希望企业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好,这就通过电影为观众建立起一种有希望的价值观。

只有“强共鸣”才能“真发笑”,只有“情绪价值拉满”,才能让年轻观众笑得舒心。当代年轻人需要的,是作为“情绪释放地”而又有价值认同感的喜剧。欢笑之余有深思,这才是好喜剧。

来源:红网

作者:余可欣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