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嘉欣 (重庆大学)
2023年4月,名叫小孟的女孩在上海一商场被跳楼者意外砸中,身负重伤的她,在亲人的陪伴下积极复建,在今年2月,与母亲一起坐火车回到故乡,一家四口团团圆圆地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2月16日澎湃新闻)
当我们从“被跳楼者砸中的女孩”这一悲剧性事件,再到一家四口在新年里团圆的画面中,不难发现,新闻的真实与深度,往往不仅仅来源于文字和图片的堆砌,更在于媒体人走出编辑部、深入新闻现场所捕捉到的那些生动、真实的细节。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但与之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快餐文化”式的新闻消费习惯。许多人在手机、电脑上浏览新闻,追求的是快速、简洁、易懂。而这样的阅读习惯,则非常容易让新闻失去其应有的深度和温度。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媒体人就更应该意识到,走出编辑部、深入新闻现场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现场,才能真实感受到事件的氛围,捕捉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了解到当事人的真实情感和想法。而这些,都是构成一篇深入、真实、感人的新闻报道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从“被跳楼者砸中的女孩”这一事件出发,如果媒体仅仅依赖于网络上的信息和图片,就很难完全还原事件的真相,更难以展现出女孩及其家人的真实情感和心路历程。而只有深入到现场,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到他们内心的恐惧、无助、希望和坚韧。
同样,一家四口在新年里的团圆画面,也只有通过现场的观察和体验,才能真实感受到那份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深厚和生活的美好。这样的新闻,不仅能够传递正能量,更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珍视。
因此,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走出编辑部、深入新闻现场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己职业责任的一种担当,更是对读者、观众和整个社会的负责。只有真正深入到新闻现场,才能捕捉到那些真实、生动、感人的细节,才能传递出新闻的深度和温度。
媒体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更是引领社会风气、塑造公众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因此,媒体人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通过深入新闻现场、捕捉真实细节,为读者、观众提供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感的新闻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同时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来源:红网
作者:罗嘉欣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