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国仁(西南交通大学)
甲辰龙年已至,“龙”再一次成为中国人的关键词。而龙年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为主题,更使得这四个字成为最为应景的“年度Slogan”,“龘”字也随之火遍全国。(2月9日 北方网)
“龘”字出自康熙字典《玉篇》,意为龙飞腾的样子。虽然在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使用先例,但一经出圈热度飞速攀升,各类以“龘”字为基础的宣传画层出不穷,“龙行龘龘”等祝福语火遍社交媒体。“龘”字家喻户晓,成为了生动形象的龙年印记,为我们展现了以“龘”字为代表的汉字静润无声的感召力,深入人心的宣传力,历久弥新的凝聚力。
在现今信息碎片化的大背景下,受众更偏向于更为直观,更为形象,更能够引人注意的表现形式。而“龘”由三个繁体的龙字组成,又是不常见的生僻字,当受众看见这个与众不同的字,自然能够被吸引注意力。就像汉服等服饰能够带给大众不同的审美体验,从而掀起人们探究古装的热潮,热点汉字能使受众产生对以中国汉字为代表的古典文化的探索欲望。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热点汉字的出圈,多进行古典文化的科普与宣传。
另一方面,古典文化永不过时。古典文化是千百年来先民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已成为融入我们血脉的文化基因。但是由于时间过于久远,与当代大众审美观念相异等多种原因,导致大众长久以来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并不算太高。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去传承和发扬古典文化,而此次以“龘”字为代表的热点汉字走红,便提供了一个契机。
找好切点也需要找准切向。有关部门可以多开设文化讲堂类电视节目,从热点汉字的涓滴细流逐步扩展到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办相关课程,向学生多宣讲古典文化,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化。
大江南北,年味盎然。我们正应借助春节热度,以热点汉字为切点,鼓励广大群众多关注古典文化,让古典文化不断被接续传承,发扬光大。
来源:红网
作者:豆国仁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