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杂感随笔 | “搭子”友谊的背后不是只有孤独
2024-02-27 20:15:41 字号:

杂感随笔 | “搭子”友谊的背后不是只有孤独

微信图片_20240222164203.png

□索朗敏吉(重庆大学)

"搭子"原本是上海方言,2007年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对"搭子"的解释:"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合伙者"。简单来说:搭子=合伙者=抱有同样目的人。

在互联网语境下,"搭子"又衍生出各种各样类型。打开社交平台,"饭搭子" "摸鱼搭子"等名词层出不穷,席卷了年轻人的社交圈。当代年轻人,个性丰富喜好繁多,但谁都不想将就,所以浅社交 、搭子文化流行起来。一起搭伙干一件事,沉浸式享受短暂的快乐。

"搭子"文化兴起于Z世代年轻人,准细分是"搭子"交友最大的特点。Z 世代年轻人活跃于各个豆瓣小组、微博超话,习惯了这些基于兴趣建立的小圈子,并能速从一个圈子"跳转"到另一个圈子。所以搭子友谊可以说是Z世代年轻人将线上社交方式延伸至线下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维持一个熟人社交都需要付出很多时间、金钱、情感,更大的可能是你付出了时间情感也无法获得认同。相比之下“搭子”关系往往显得轻浅,人们因共同的兴趣相聚,但一项兴趣活动结束时,就各东西,并不介入到彼此的私人生活中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亲密关系耗费的时间精力过多;和搭子相处既能享受彼此相伴的时光,又能在情感上保持"低依赖" ,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社交"彼此需要,又彼此独立"的需求。

"搭子"之所以能被这么多年轻人接受并流行开来,是因为这种交友状态最舒适。"搭子"不是"凑合",它至少需要某一特定领域的价值认同,例如都市打工人,在脱离了亲缘关系以后处于一种原子化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带来一种孤独感,一方面渴望社交、倾诉与被理解,但另一方面又惧怕表达和被看透,所以需要一种情感补偿来缓解这种孤独感。此时搭子关系就满足了这种浅层亲密需求。而"搭子"只会出现在特定的情境下,比如摸鱼"搭子",一到公司就上线,一下班就消失,双方都获得了一段时间的满足感但不会打扰彼此的生活。

但是"搭子式友谊"背后不只是孤独;其背后是有一份轻松愉悦的生活的。当人们在给"搭子"打上"松弛感""无负担""浅社交"等标签时,不应忽略"找搭子"本质上还是在建立一种人际关系。若要想"搭"得长久,仍需真诚付出、守约互信、理解支持等。毕竟,真心才能换真心,人与人交往中需要付出的真情实意,是没有替代品的。

来源:红网

作者:索朗敏吉

编辑:钟星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