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乱蹭民俗文化,消费大众情感必引公愤
2024-02-29 16:22:47 字号:

乱蹭民俗文化,消费大众情感必引公愤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尚慧 (安庆师范大学)

古语有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指入乡随俗是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否则必会引起祸端。因此作为外来者,对待当地风俗习惯时,我们应秉持尊重谦逊的态度。

“游神”“游菩萨”等,是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的模仿神明游巡的传统民俗活动,以闽粤最盛,各地风俗细节略有不同,但旨皆在消灾祈福。“游神”活动通常选择在新年等喜庆节日,届时人们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此类民俗活动隐含着民众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应受到尊重,而作为外来者的某位网红,不仅擅自扮演成"赵世子"的模样,还言语轻佻,行为放浪,严重冒犯了当地民众的质朴情怀,自然受到大众的口诛笔伐。

网红网红,网络红人,信奉的是“流量至上”。哪里有热度,哪里有话题,就往哪里蹭,这是他们的职业使然。然而无底线的乱蹭,违背职业道德,冒犯公序良俗,这样的流量要不得。流量可以蹭,热点可以傍,前提是遵守公序良俗,守住法律底线。

年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至今,自有其鲜明独到之处,且这些习俗大多葆有地方特色,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寄托,对此不宜冒犯,更不能亵渎。如果为了博取眼球、获取流量而对民俗活动进行炒作,消费大众的情感,必然会引起众怒。

娱乐至死的时代,公众似乎默认“游神”是一项娱乐活动,用来增添节日氛围,它的文化属性已经完完全全的失去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民间风俗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其文化内涵的纯洁性,警惕它的过度娱乐化,绝不允许被无底线的进行消费,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来源:红网

作者:尚慧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