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齐 (重庆大学)
5月16日,广东深圳有网友反映称自己在路边接到了某社区妇联发放的宣传册,内容让其觉得不适。该网友称是该社区居民,宣传册首页上显示呵护心理健康,内页中“不管婆婆多么无理,也不要跟她吵架”,“如果和婆婆同住,不要因为生气动不动就跑回娘家”“像爱老妈一样时刻站在婆婆一方,但不要以回报为基础”等语句让网友觉得出现在宣传册上并不合适。(5月17日 光明网)
在这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尊重长辈与相互体谅并不冲突,社区妇联将“婆媳关系”单拎出来,对年轻一代进行刻意规训的宣传显然并不妥当。
长久以来,中国的婆媳关系似乎一直被打上“僵化”“不可调和”的标签,无论是影视剧,亦或是近期爆火的抖音短剧,都刻意将婆媳关系塑造成“针尖对麦芒”,过度营造的紧张氛围无疑是对社会思想的固化与封闭。但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伴随着女性意识在近年来的逐步觉醒,大家更能体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困境与矛盾缘由,也更能互相体谅,彼此尊重。社区宣传册里的部分内容是与当下新思想新观念背道而驰,打着“心理健康”的幌子宣传老旧的错误思想,只会被人们否定、抛弃。
看待婆媳关系不能浮于表面随意判断,探究其矛盾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国人自古讲究“差序格局”,以“自己人/外人”对所接触的人群进行关系定位,婆婆与儿媳之间相较于直系血亲更加泾渭分明的互动方式,难免会带来情感冲突。此外,婆媳之间天然存在代际差异,加上家庭背景和文化风俗,必然塑造出不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个性特征等等,因而在面对同一事件时做出不同判断,产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冲突与矛盾是正常现象,不应该被“妖魔化”。理智看待婆媳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特定的解决措施才是正确选择。
在此次事件中,社区妇联的工作人员表示宣传册的初衷是为了关心居民的心理健康,宣传册的内容也不是守则,只是建议,似乎印发传递错误思想的宣传册是“好心办坏事”?但实际上,有关组织的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监管松散才是令大家产生不满的原因所在。早在2019年就印制的宣传册居然能在2024年继续刊发,而内容却不做任何检查与更新。面对内容错误,工作人员却也只用“有些字眼不合适”轻轻略过。在思想上更是没有与时俱进,仍旧将老旧的婆媳相处之道进行传播,给年轻女性压上“以孝为大,无论对错”的规训与枷锁。这些做法早已不适合当下的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改变。
一本小小的宣传册,绝不能成为禁锢社会思想的枷锁。社区妇联需要及时反应,及时改正,制定内容制作的高标准要求,加强宣传内容的审查力度。同时,希望工作人员也能紧跟时代脚步,及时转变思想,向新时代积极健康的女性思想靠拢,推出真正合民意、暖人心的心理健康建议,也为真正和谐友好的婆媳关系建言献策。
来源:红网
作者:梁思齐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