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新闻传播与管理科学方法四论》
2024-05-10 17:04:02 字号:

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新闻传播与管理科学方法四论》

图片1.png

《新闻传播与管理科学方法四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评论》首席专家)

《新闻传播与管理学方法四论》(简称《方法四论》)是一部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理论资源,“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探新之作。

我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工作,先后当过记者、编辑、评论员、周刊部主任、评论理论部主任和《文化报》总编辑,任高级编辑。2001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任新闻系主任,后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

在四十余年的报社新闻实践和大学教学研究中,我主持的《长江日报“人与社会”专栏,获1988年“全国好新闻奖(后改为“中国新闻奖)全国唯一的好专栏一等奖。1994年起,由《长江日报周刊部、武汉电视台经济部、武汉电台新闻部联合主办的《热门话题纵横谈》专栏,进行了多媒体相融的成功尝试。时任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作批示,表扬了这一专栏,要求中宣部新闻局和中央电视台派人来汉总结3家新闻单位联办的经验,向全国新闻单位宣传,促使新闻报道形成合力。结合全国新闻界的创新实践和自己的思考研究,2000年我出版了《新闻策划》(武汉出版社)。调入大学后,我撰写的《新闻报道策划》,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8年我与教学团队主持的《新闻评论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获教育部四年一度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本人也获得了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华中学者、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等荣誉。多年来,在开展新闻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同时,我也学习和进行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关方法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方法四论》的写作——

“新闻策划论”是本书第一论。本论围绕什么是新闻报道策划,怎样掌握策划理论与技巧,搞好新闻报道,为什么不能搞“新闻炒作”,提出了新闻报道的价值前提、事实前提、时效原则和整体原则等。强调在各类策划中,新闻人必须到一线、循规律、出佳作,提高责任意识、讲究科学方法、发挥创造精神。

二论讲的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协同互动中,坚持“舆论引导论”。2011年,我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闻传播学重点项目,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系统论》。本论主要研究了突发事件及演变特征、应对策略、引导机制、加强和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等问题。本论还结合近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提出对民众呼声要“有所应”更要“有所为”、设立突发事件状态下“谣言甄别委员会”、面对不确定信息领导要担责、加强和完善新闻发布的程序化建设等内容。

三论研究的是“激励方法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如何发掘人力资源问题,首次提出“建立中国版本的奖励学”。先后出版了《奖励的奥妙》《奖励的科学与艺术》《神奇的杠杆——激励理论与方法》等多部著作,在《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多家媒体开辟《奖励学漫谈》等专栏,发表作品多次获中央及地方媒体和政府的奖励,《社会科学学科辞典》以辞条形式对本人和研究成果予以介绍。

四论关注的是“程序科学论”,指出它是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提出决策科学化,以克服领导决策的随意性弊端。当时我就认为,只有程序科学化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中央正式将“程序化”写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对我撰写的论文进行肯定批示,发文要求全省领导干部学习。2005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有关程序论课题,2008年出版《程序的监督和监督的程序》。本论提出非程序化的危害及对策,程序设置的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程序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掌握程序科学,不断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完美等。

《方法四论》以规范和调适民众、媒体、政府和社会关系为出发点,聚焦新闻策划、舆论引导、人员激励和决策程序等重大议题,尝试探析这四方面内容的科学方法与实践路径。

以问题为导向是研究者的责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时间则最终评判人们认知与实践的是非功过、真伪优劣。本书思考和写作历经多年,是一个不断学习、交流、提高的过程。谢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将其纳入《喻园新闻传播学者丛书》出版,谢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各位编辑同仁精心编辑校正,更要感谢能够读到本书的诸位读者朋友,希望能够听到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红网

作者:赵振宇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