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祺 石晶 卫平圆 姚沛希 蒋佳圻 白欣雨(重庆大学)
2024年夏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直播间拆盲盒迅速席卷年轻消费者群体。这是一种将盲盒购买与直播互动相结合的新型销售模式。在直播过程中,主播会展示各种盲盒产品,包括卡牌、玩具、饰品等,同一种类的盲盒商品稀有度各不相同。观众可以直接在直播间内购买盲盒。观众购买盲盒后,由主播在直播间内公开拆盒并展示盲盒内的商品。
融合了心理刺激与情感共鸣的“情绪消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我们不得不警惕“情绪生意”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悄然“拿捏”着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
直播间拆盲盒构建了一个附带情绪反馈的消费空间,通过放大即时反馈,将消费体验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桩情绪生意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还通过社交属性的强化,增强了消费者的归属感与用户粘性,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然而,这种消费模式的风险也尤为明显。部分年轻消费者,特别是那些缺乏足够社会经验和财务规划能力的群体,可能会在参与拆盲盒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赌徒心理”。他们可能会被盲盒的神秘感和潜在的丰厚回报所吸引,幻想自己能够成为“中大奖”的幸运儿,忽视了盲盒消费本质上是一种高风险的娱乐方式。
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一些消费者可能会过度沉迷于拆盲盒的乐趣之中,逐渐失去理性控制。不断追加投入,希望通过增加开箱次数来提高中奖概率。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正是被商家“拿捏”的信号。
消费不该被情绪营销牵着鼻子走,消费者应回到这场交易中的主动位置。
对热衷于参与直播间拆盲盒的消费者而言,首先应做到合理规划个人的娱乐支出预算。在拆盲盒之前,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确保所投入的金额不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另外,在选择直播平台与商家时,消费者需提高警惕。面对风评好坏不一的直播商家,应优先选择经过官方认证、拥有良好口碑和信誉记录的直播间进行消费。这能有效降低遭遇欺诈或虚假宣传的可能性。
直播间拆盲盒热潮的持续升温,既是情绪营销在数字时代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消费者理性与自我保护能力的一次考验。它揭示了现代消费心理的变化,即人们对于消费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多地转向精神层面。然而,在追求精神生活时,我们也应保持理性的态度,不被情绪生意轻易“拿捏”。
来源:红网
作者:徐梦祺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