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电动自行车限速25km/h的规定虽然已经实施五年多,但落地执行效果却打了折扣。记者调查发现,解除限速的门槛很低,卖车附赠解速服务几乎成了行业潜规则。合乎标准的车在解除限速后能开到40、50km/h。有的门店为了规避监管,引导消费者“先上牌,后解速”。(10月26日 中国之声)
据悉,一些唯利是图的厂家为了车子好卖,故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出厂检测时是达标的车辆,但在上路后就变成了不达标的车辆。原因在于,企业在生产电动自行车时故意留下“解速的后门”。也就是说,企业在电动自行车上预留了解速的余地和空间,只需要“拔掉某个线头”或“借助仪器解码”就可以提高速度。这是不折不扣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与此同时,维修行业为电动自行车解速开启了“前门”。“解速”涉及的正是厂家预留的“解速空间”,这为一些维修店创造了赚钱的机会。一些维修店在收取几十元的服务费后,便帮助消费者“拔掉某个线头”或“借助解码器解速”。更为严重的是,部分维修店还提供改装服务,将普通电动自行车改装成“可以飙车的电动自行车”。
当然,电动自行车解速乱象的根源,还在于消费者安全意识的缺乏。一些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了解不够,只关注其速度和外观等表面特征。这使得一些不法商家有机可乘,通过解速等手段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以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道路安全不是小事。我们需要有效治理电动自行车解速乱象。可以采取的手段很简单:堵上“后门”,关死“前门”。对预留解速后门的厂家要严厉打击,对帮助解速的维修店要严惩不贷。电动自行车“解速”该“结束”了。消费者也需增强安全意识,别等事故发生后才后悔不已。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