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喆、童永佳、张正婷、赵蕾蕾、范蕾(河西学院)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在其朋友圈中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某些法学教材中设置了知识点扫码收费的情况。他特别提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宪法学》教材,书中设置了46个需付费的二维码,每个解锁费用为3元,累计需支付138元才可获取全部扩展内容。(10月19日 《鲁中晨报》)
知识的获取被明码标价,出版商回应称,这是为了防止盗版,如果是新书,扫码绑定即可免费阅读,如果是二手书,才需要扫码付费来获得更多内容。根据了解,这本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教材是国家推出的“马工程”系列。而“马工程”的教材,其核心价值在于普及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是转化为商业盈利的工具。教材作为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应该致力于降低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况且一本由教育部支持,多数高校优先选择的图书,需要费劲心思去设置隐形消费的点吗?
诚然,对教材定价是出版商的合法权利,一本干货满满的教材定价高也在所难免,但是在书内设46个的收费二维码,累计金额却是书本价格的三倍,实在令人咂舌。当付费成为拓展知识的门槛,教育的天平还会平衡吗?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扫码付费解锁知识,或许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保护知识产权,便于教材持续更新的新尝试,但设置付费门槛,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而言,是否构成了一种教育的不公平?收费的知识成了学生的心事,教育的本质不是如此,教材编写的初心也不该如此。
同时,只有新书才能获取二维码内拓展内容的操作,是否考虑过高校内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出于教材使用程度不高、价格昂贵等现实情况,多数大学生会借阅、购买二手书,那出版商这样的行为便会导致学术资源变得更难获取,教材中的付费二维码成为限制知识传播的障碍,更何况,已经付过书本钱的学生很难会愿意再为额外的内容支付额外费用。只有经过付费,才能剥开知识的外壳,这样剥洋葱的操作,是想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昂贵与获取不易,还是欲想获利的难看吃相。
想要打击盗版的初心我们十分理解,用知识的付费解锁来喝退盗版,盗版吓走了没有先不说,学生倒是吓走了不少,让防盗版的工具成了学生心中的芥蒂,这不是得不偿失吗?大学教材的主要面向是大学生,为学生着想才是第一要务,把扫码付费改成实名登录,高校认证同样可以成为抵制盗版的门槛,这样何苦去为难学生。更何况已经付费购买了书本,还有什么知识需要再付费学习呢,这一点也值得深思。
总之,在数字化的时代,倡导知识多元化传播的同时,对于横行霸道的盗版要严厉打击,但绝不是因此牺牲学生的利益,让知识成了孤品,成了学生学习的头号难题。
来源:红网
作者:魏喆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