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选调生的“镀金”与“铸金”
2024-10-31 17:44:54 字号:

选调生的“镀金”与“铸金”

□陈寒鑫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选调生作为一支充满活力与潜力的队伍,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然而,在选调生的队伍中,存在着一种将基层锻炼视为“镀金”而非“铸金”的现象,即将基层工作视为晋升的捷径,而非真正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机会。

“镀金” 观念之谬

“镀金”现象的本质在于,一些选调生将基层锻炼视为一种形式上的经历,而非实质性的成长。他们到基层工作,不是为了了解基层情况、提升自身能力,而是为了在履历上增添一笔,以便在未来的晋升中占据优势。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真正融入基层、服务基层。

“镀金” 现象看似是一种个人发展路径的选择,但从本质上看,它反映出一种形而上学的片面价值观。部分人将选调生经历简单地视为一种外在的装饰,一种为个人仕途积累资本的手段。这种观念孤立地看待个人与集体、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忽略了选调生制度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个人的发展应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若仅以“镀金”为目的,选调生就会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根本,陷入个人主义的狭隘漩涡,无法真正融入基层实践,更无法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

“铸金” 理念之正

与“镀金”相对,“铸金”则是一种真正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理念。它要求选调生将基层锻炼视为一种实质性的成长机会,通过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马克思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基层工作充满了各种矛盾,如群众多样化需求与资源有限的矛盾、传统工作方式与现代治理要求的矛盾等。选调生深入基层,就是要直面这些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选调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在实践与认识的反复循环中,把握基层工作的本质和规律。这一过程如同烈火炼真金,每一次矛盾的化解都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锤炼,每一次挑战的克服都是对品质的一次塑造,从而使选调生在复杂的环境中逐渐铸就如金般坚韧、宝贵的能力和素养。

以担当作为行“铸金”之路

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选调生要敢于直面问题,以担当的精神解决问题,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铸金”之路是一条在不断的担当作为中实现的由量变到质变的道路,选调生在基层实践中每一次为群众解决问题、每推动一项政策的有效落实,都是一种量变的积累。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担当,不怕困难,从小事做起,在点滴积累中逐渐熟悉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质变的飞跃,铸就起自己的真金品质。

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下,摒弃“镀金”观念、选择 “铸金” 之路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铸金” 的选调生群体,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不断锤炼自己,成为强国建设中的坚实力量。他们以“铸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来源:红网

作者:陈寒鑫

编辑:刘威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