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霜石(南京师范大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旅游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旅游景区,而是喜欢跟随“打卡攻略”,探索“小众秘境”。许多创作者也因此爆火,他们分享的“小众景点安利”在社交平台上屡屡收获较高的点赞、收藏,也带火了一批原本人流量、关注度不高的风景区。
近日,一位博主独自进山收集材料的视频在网络走红,也让哀牢山再次走进公众视野。自从博主的视频走红后,不少“好奇心满满”的游客纷纷选择在国庆假期来到这神秘的“小众”地区一探究竟。结果由于太多人涌入哀牢山,原本人烟稀少的“禁区”变成了人满为患的“景区”。(10月6日 正观新闻)
然而,提及哀牢山,难免令人联想到发生于2021年的一起悲剧。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从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进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后被确认均已遇难。而近年来,游客跟随所谓“小众攻略”旅游打卡时身陷险境的报道也屡见不鲜。警钟长鸣,这些案例无不提醒我们,在探索“秘境”时,千万要绷紧安全这根弦。
要想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当地管理部门不能缺位。面对哀牢山日益增长的游客流量,当地管理部门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来提升游客的安全意识。一方面,景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牌,标明已开发区域的路线,并提醒游客不要进入未开发区域。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专业的导游或讲解员,为游客提供详细的游玩指导,确保他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了解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应对方法。此外,建立健全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与药品,也是提升景区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社交网络平台也不能“隐身”。不少“攻略”帖文只是单方面展示了景区美丽与神秘的一面,对其潜在的风险却避而不谈,这就要求平台担负起审核与监管的责任。社交网络平台应加强对这类小众打卡帖文的审核和管理,确保其内容真实、客观,并附上必要的安全警示。对于可能具有危险性的内容,平台应做好标识,并调整算法减少相关内容的推荐比重,避免过度传播造成不良的传播导向。同时,建立用户举报机制,对于涉及危险打卡行为的帖文,及时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当然,游客自身也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出游前做好风险评估,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非专业人员尽量避免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遵守景区的管理规定,不盲目跟风探险。
哀牢山的走红,对各方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管理部门、社交网络平台和游客都应共同努力,提升安全意识,保护好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应当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不盲目跟风,不轻视自然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哀牢山的美丽更加熠熠生辉,让每位游客都能在安全的前提下留下美好的回忆。
来源:红网
作者:季霜石
编辑:颜新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