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11月14日,甘肃兰州一网民发布视频称村里的道路在经过修缮后发生质量问题,马路中间的井盖甚至用铁锹一敲就碎。据视频发布者告诉记者,他们村今年7月左右对马路进行修缮,结束后“有几个井盖施工时被压坏了,工程方换了几个新的,然后我意外发现这些新井盖质量特别差,一敲就碎。”他还反映一些马路道牙也在施工时被破坏。当地村委会一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快将其更换,对于马路道牙的损坏也将尽快维修。(11月15日 《潇湘晨报》)
和曾经听过的“窨井伤人”一类悲剧相比,这次“井盖事件”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且当地村委会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关注到此事后,已经联系相关人员去处理和更换井盖,这些举措可以让人感到安心。然而,倘因为“已联系处理和更换井盖”,就认为这样的事情可以就此宣告圆满结束,似乎有点太天真了。井盖虽不很值钱,不算什么重要物资,但却承受着人们的“脚下安全”之重,事关生命健康。井盖的生产制作,也有着必要的生产标准,绝非谁想生产、想制成什么样就制成什么样的。那种薄如脆皮、一敲就碎,完全不符生产标准,一旦在公共道路上使用必然产生致命隐患的井盖,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笼”。那么,它在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都有什么“猫腻”?
据村民反映,这些“一敲就碎的井盖”是7月修缮马路后刚换上的。那么,刚修缮完的道路是否经过项目验收?如已经验收,这些明明不合格的井盖又是怎样通过验收的?更蹊跷的是,事发后村委会不去追究施工方,而是“自觉”承担“尽快更换”的责任。显然,施工方糊弄,验收方也不认真,两者相互“配合”,个中的“猫腻”,恐怕局外人是难以想象的。毕竟,“一敲就碎”的井盖,倘在道路上使用,其后果之严重,明眼人谁都明白。
这些“一敲就碎的井盖”是被该村的村民气愤之下发视频曝光的。那么,在这个村仅是“换了几个”的这种井盖,还生产了多少?生产的源头在哪里?又流向了哪里?其中的企业生产资质、质量监管、销售渠道等,都还有多少人们不知道的“猫腻”?如此问题似乎需要当地监管部门主动介入,深入调查,问个清楚、查个明白。井盖安全关系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如果总要因井盖质量问题,造成人的生命健康损失等严重后果后,相关方面才去“重视解决”,那样的代价谁又能承受?
当然,抓紧更换伪劣井盖,包括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及惩戒,相信一经曝光,当地必然非常重视,依法惩处是跑不了的。但更应该重视的,是不要就事论事,而是要举一反三,问清楚、查明白“一敲就碎的井盖”一类事件背后隐藏的各种“猫腻”,防止“一敲就碎的井盖”事件再次发生。为此,既需要监管部门依照相关法律,做好常态化监督管理,对网上的爆料、投诉等及时关注,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将制造和滥用假冒伪劣井盖的企业“清退”,从源头上消除假冒伪劣井盖的市场;同时也需要相关方面主动出击,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监督巡查,谨防“带病”井盖利用各种机会,在施工、维修等方面悄然冒头,坚决守卫人民的“脚下安全”。
来源:红网
作者: 周荣光
编辑:文宇苗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