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之星·视评 | “反向育儿”要适时也要适度
2024-11-19 16:52:12 字号:

评论之星·视评 | “反向育儿”要适时也要适度

□刘晓林 张潇洋 高雯靖(山东大学) 指导老师:林昱君

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男孩打游戏没有时间概念,爸爸反向育儿陪玩到凌晨四点,还差两个小时上学,男孩崩溃大哭。父亲“你要玩够了,自己去卸载”。

近年来,类似的“反向育儿”在当代年轻父母中流行开来,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在面对热衷手游、想成为电竞手的儿子时,选择尊重儿子意愿,甚至专门考察了两家电竞俱乐部。但在得知职业电竞选手每天要训练12个小时,儿子打起了退堂鼓。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反向育儿的核心是“走孩子的路”:顺应孩子的逻辑,模仿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自我解决。

反向育儿折射出当代人教育观念的悄然嬗变。采用反向育儿方法的,多是已为人父母的80后、90后,对他们来说,成长中接受的更多是命令式、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明令禁止”“一堵了之”成为他们在成长路上许多时候面对的要求。待到80后、90后成为父母,更加多样的教育环境和多元的文化场景塑造了他们新的教育观念,让他们采取了和父辈不完全相同的教育方式。反向育儿就是其中之一:面对孩子某些不当行为并不一味阻拦,而是“顺势而为”,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从对孩子一味地阻止和打压转变为让孩子亲身去经历、去发现,而非包办代替,说明他们在努力按照儿童成长规律去改进教育方式。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们对以往教育观念的“反抗”和“矫正”,还映照出年轻一代拒绝内耗、关爱自我的生活理念。

不过,家长也要理性看待反向育儿,不能将其视为解决教育问题的“金钥匙”。首先,要挖掘实施反向育儿的“因”。父母需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比如孩子为何沉迷网络?为何不爱学习?熟悉教育规律的人都知道,这往往是点滴问题的叠加所致。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而非“短期收益”,若在出现问题时仅仅依靠反向育儿这一“应急之策”,缺乏对孩子日积月累的真正尊重,恐怕不足以撬动解决根本矛盾的支点,难以让孩子从这种目的性过强的教育中有所改变。

其次,反向育儿要结合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既要适时又要适度。山东济南一中学教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家长在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反向育儿效果不同。孩子年龄较小时,认知和认识主要依靠父母的引领,这个时期反向式育儿的效果会更好。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再去使用反向育儿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对抗。”此外,“反向育儿”要“反”到何种程度,需要家长进行动态监控。诚如上文中的这位父亲,在实施反向育儿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观察孩子是否因长时间的游戏而身心疲累,并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策略,避免陷入“矫枉过正”的境地。

“走孩子的路”目的不是“让孩子无路可走”。坚持“教育性交流”而非“惩罚性交流”,这提醒着,无论“反向育儿”还是“正面引导”,爱与尊重的内核不能丢,同时要注意因娃而异、张弛有度,避免剑走偏锋。毕竟,无论什么方式,“育”才是目的。

59fe525a-23c4-4ed5-8cba-fe2981241fa9.png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晓林 张潇洋 高雯靖

编辑:唐盈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